山海联动 城乡互融 建设和谐健康新三门
    发布日期:2017-11-27 信息来源:浙江省体育局访问次数:


      2016年以来,三门县以全省“四提升四覆盖”工程试点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夯实硬件基础,强化队伍管理,丰富赛事活动,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县体育事业实现了较大提升。

      一、加强领导,多元投入,试点工作保障更加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全力推进“四提升四覆盖”工程,我县组建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专项工作办公室,统筹指导试点工作推进,落实各项指标任务。同时,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职责,要求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敲钟问响,分管领导全力以赴、一线指挥,确保“四提升四覆盖”工程试点县工作取得成效。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我县把“四提升四覆盖”工程作为全县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经费上坚持优先统筹、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全力保障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人员聘请以及赛事活动开展等。一方面,将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实行专款专用,今年以来共投入经费5000余万元用于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谋求社会资本支持新路子,多渠道、多元化筹措体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经费,并成功通过企业支持及闲置厂房利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民间体育场馆。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深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提高全民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和水平,营造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和谐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一)高标准编制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整合资源,科学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县立足三门地域实际,根据《三门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三门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对2013年研究出台的《三门县域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进行修改提高。该规划不仅对中心、场、馆等传统体育设施和登山步道、骑游道、体育公园等户外体育场地作了详细规划,而且科学指导近期体育设施建设,更是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另一方面,我县正积极研究《三门县域登山步道专项规划》和《县域滨海绿道网规划》,两项规划涵盖县域范围内的全部山脉,为未来登山步道和滨海绿道网建设指明方向,并计划五年内以登山步道和绿道的模式实现沿海区域全贯穿。

      (二)科学化建设场馆。我县制定出台《三门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年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县、乡镇、村居、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建设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场地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体育公园。在公园内配建篮球、排球、网球、足球等场地,引导农村建设塑胶灯光篮球场和足球场等;二是充分利用废弃场地。充分整合三改一拆、两路两拆等闲置用地,用于建设篮球场、健身广场等,典型代表包括亭旁杨家村、蛇盘黄泥洞村、浦坝港镇渔西村、横渡镇政府所在地的危房、海游城中村的垃圾堆放地、健跳平岩村等等;三是发挥国土的收储土地作用。我县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收储用地利用问题,比如城区交通路和文化路的原粮站可改造成体育场地等;四是改建企业旧厂房。将旧厂房改建成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场所等,再由体育俱乐部去投资经营。如快乐羽毛球俱乐部、羽林俱乐部、一拍一拍体育俱乐部通过租用企业厂房的方式建成临时简易的体育场馆。五是加强学校互融合作。联合第二高级中学建成西区全民健身中心,包括四片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田径场,体育场馆等;开辟外国语小学羽毛球馆专门通道,便于对社会开放。六是打造县城五分钟健身圈和三门全域体育。县主城区坚持布局、项目丰富的发展方向,配备体育中心、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环县城登山步道、绿道网、体育公园、健身网点等。县域范围侧重开发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绿道、海港海涂海岛等,突出以帆船帆板、游艇等户外项目为发展重点。七是努力建成一协会一场地。借力体育社团人脉优势,拓宽场地资金渠道,比如如意拳在北山建健身馆、交际舞在大坝边上建活动场地、野战运动协会在城区城北村建活动场地等。另外,我们正通过收储土地利用、协会配合联动等方式,积极推动体育协会之家建设。

      (三)针对性落实项目。坚持项目引领,积极完成金鳞湖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羊角塘篮球公园、气排球公园、县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场、笼式足球场、省市级全民健身广场等6大体育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登山步道、绿道、骑游道、天然水上项目等4大户外运动场地建设,全面实施县老体育馆、大湖塘全民健身中心、西区全民健身中心等3大场馆项目。今年,10片笼式足球场和50公里登山步道更是被县政府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实事中。近五年,我县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新增田径场3个,笼式足球场建成7片(另规划6片),篮球场46个,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县体育场地普查面积855840平方米,新增场地面积172832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达到1.94平方米,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4平方米。

      三、创新理念,夯实平台,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

      (一)智慧化管理,转变服务理念。转变传统体育服务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体育服务网络化、数据化。目前,我县借助钉钉软件成立了体育集团网,将社团、协会、俱乐部都纳入到体育大家庭中,实现体育组织构架内的电子政务。借助微信公众号,以地图导航模式呈现我县体育设施场所,设置组织架构、赛事活动、运动地图三大模块,为广大体育关注者、爱好者、参与者提供最新鲜的体育资讯,最方便的网络平台,最优质的高效服务。借助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第一时间采集基层群众的诉求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反馈,实现沟通服务网上“面对面”。

      (二)网格化管理,发展社区(村居)体育。积极引导鼓励民间团体、企业、社区(村居)成立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纵深发展。2017年,我县10个乡镇均已成立体育分会组织,并实现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5个以上专业体育社会组织工作站的“1+5”工作格局,相比2015年的2个乡镇未建体育分会组织、1个乡镇达成“1+5”模式,实现较大提升;全县共有各类体育组织(机构、队伍)283个,其中单项体育协会组织24个,体育俱乐部26个,农村基层文体俱乐部511个,健身队伍233支,形成了城乡互动、纵横交错、全域覆盖、网格管理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在农村,开展“乡村健身总动员”、“村际篮球邀请赛”、“农民运动会”等群体活动,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社区,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邻里体育大PK”、社区体育健身展示和社区健身宣传月等活动,有效推动了社区居民参与健身运动。

      (三)项目化管理,培育社团体育。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全民参与的大群体发展体育”的模式,我县先后编制出台《三门县大型社会体育活动资助办法(实行)》《三门县关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办法》《三门体育局推进各单项体育协会场地设施建设的奖励措施》和《三门县体育社团星级评定办法》,采用统筹式规划、项目化管理的方式,鼓励支持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自承自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以现有体育资源为基础,融合体育旅游休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真正实现全县全盘考虑、统筹规划实施。目前,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桥牌协会、极冠足球俱乐部等11个体育组织均已出台相应细则,全县各社团年均举办赛事17场次,受益群众超5万人次。

      四、突出特色,树立品牌,赛事活动形式更加多样

      (一)以常态化的活动满足多元需求。积极搭建各类赛事平台,推动活动开展常态化,全方位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先后推出“中老年人健身展演”、“农民排舞大赛”、“千人广场腰鼓”、“万人太极展示”等系列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女子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机关运动会、全民运动会等综合性赛事。2016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3场次,其中健身活动67场次,综合性赛事7场次,相比2015年县本级每2年举办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在举办场次和参与人数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参加活动人次达3.7万余人次,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19%,妇女占61%,农村人口占46%。

      (二)以特色化的项目打造滨海体育。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持续推进体育健身活动本土化、特色化,推动“体育+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先后举办了中国三门青蟹节海洋趣味体育大赛、蛇蟠岛全国自行车系列公开赛、沙滩气排球全国邀请赛、全国钓鱼邀请赛、长三角运动休闲季、浙东片区海洋趣味运动会、台州市海洋体育大赛、环蛇蟠岛半程马拉松等诸多滨海体育健身活动,创新开展了“青蟹捆扎”、“抲蛏子”、“撬牡蛎”等具有鲜明三门特色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海洋体育赛事连续两年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进一步提升了三门滨海体育的影响力。

      (三)以品牌化的赛事引导社会参与。通过冠名、联办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协会组织承办或协助部门乡镇开展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参与、社会联动的健身氛围,着力提升办好品牌赛事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今年我县申报了全国气排球之乡,气排球场馆建设实现了较大提升。今年8月份,在全国率先创办中国•三门蛇蟠岛首届洞窟气排球公开赛,积极谋划该项赛事常态化,努力形成三门赛事品牌。

      五、以民为本,锻造队伍,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

      (一)以“民生”为根本,推动全民健身。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强化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共有协会会员5万余人,社会指导员3269人,体育志愿者356人。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主观能动性,鼓励开展运动健身体育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发展健身中心、健身房、体育康复等产业,推动医疗、健康养生、旅游等与体育事业联动发展。利用“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月”、“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等,不断宣传普及健体康体知识,为群众生活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2017年,我县举办全县各类体育公益培训和健身讲座次数从2015年的3次增加到10余次,国民体质监测点新增9个。

      (二)以“民众”为对象,加强队伍建设。引导更多人群参与体育事业发展,我县以村官大学生、村团干部、村妇女干部和企业的体育骨干为重点,出台《三门县体育社会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指导员申报、培训、考核等内容,完善个人档案,实行分组分类建档管理;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单项体育技能培训结合、制度建设和业务指导同步、典型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强体育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QQ、微信工作群,形成体育交流合作大联动。截至2016年底,我县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以及企业等体育骨干686人,占体育指导员总数的21%,大专及以上学历1537人,占总数的47%。

      (三)以“民乐”为目标,打造健康三门。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营造群众科学健身、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打造真正的“健康三门”。比如开展的“让我们奔跑吧”活动,每年组织广泛群众参与十公里或半程马拉松赛等。开展“我的一百天”活动,通过一百天前后的国民体质监测进行对比,以及运动前后每个人的体质状况变化,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明健身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开展“走进我的大山”登山活动,让老百姓拥有强健体魄,享受运动快乐。

     

    (三门县人民政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