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共建 全力创建 努力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2017-11-27 信息来源:浙江省体育局访问次数:


      近年来,江北区积极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并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洲际、全国大型赛事,区域体育事业特色和成就受到业内和社会各界瞩目。2017年,在局部亮点突出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以全面推进区域体育事业发展为目标,启动“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并围绕“让体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的理念,健全体育组织网络,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优化特色项目布局。

      一、目标清晰明确,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将“四提升四覆盖”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全区体育工作。2017年全区10余个体育场地设施陆续开工建设。区人大、政协也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和协调工作,“四提升四覆盖”工作稳步推进。

      (二)建章立制,强化落实。深入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浙江省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指导意见(2016-2020年)》为依据,以推进“健康浙江”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抓手,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先后出台《江北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北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将全民健身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纳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细化考核内容,对各街道(镇)体育工作进行考核,为“四提升四覆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资金投入增加,设施建设拓面提质

      (一)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投资1个亿的区全民健身中心进行内部装潢,中心将建有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中心、国民体质测试监测中心等室内体育场地面积近12000平方米,室外建有篮球场、笼式足球场、网球场、青少年极限运动区、健身步道等面积达8000平方米;投入近2千万元,全面提升街道(镇)全民健身体育设施,70%以上的村社区建成篮球场和乒乓球房,健身路径实现了全覆盖。

      (二)合理利用资源建设体育设施。一是与公园建设结合,打造体育特色公园。将体育设施布局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如在建的滨江体育公园、双古渡体育休闲公园、洪塘体育公园、姚江新区体育休闲公园等里面建有市民健身广场、灯光篮球场、笼式足球场、门球场、自行车道、轮滑场、健身路径等。目前已经全面启动“绿地+体育”、“公园+体育”,全区将在两年内体育公园达到5个以上。二是与山水资源结合,打造宁波都市运动休闲基地。作为唯一拥有山水资源的宁波市核心城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将体育设计融入历史人文、青山绿水,建设“北山休闲游步道”,全长超过80公里,途经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座湖泊湿地,已成为宁波都市休闲基地,并成功举办全国山地竞速赛、宁波山地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同时,在游步道沿线乡村积极拓展体育项目,建成27公里环水库自行车道和21公里滨江自行车道。三是与“三改一拆”结合,打造社区体育文体中心。积极利用一些边角地,清除违章建筑,改造脏乱差地块,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市民锻炼场所,如在孔浦街道大庆北路旁拆迁地块,因地制宜建设8000平方米区足球活动中心。目前,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已经梳理出10余片闲置地块10万平方米以上,将全面启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2016年底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2.16平方米,预计2017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提高0.5平方米以上。

      三、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健身理念有效普及

      一是大型赛事多。近年来全国山地竞速挑战赛、全国航空模型比赛、宁波山地马拉松比赛、全国女子桥牌俱乐部联赛、全国A类桥牌俱乐部联赛、全国“决战名山”象棋冠军挑战赛总决赛、全国老年人气排球赛、横渡姚江等大型洲际、国家、省级赛事40余次,2017年由于承担桥牌国家队训练有功,我区在9月被国家桥牌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单位。连续四届举办宁波山地马拉松赛,赛事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吸引了4600余名国内外选手报名参加,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马拉松赛事,被评为省特色马拉松和省重点培育品牌项目。二是群众赛事面广。积极依靠、发挥体育社团和体育骨干队伍的力量,开展钓鱼、登山、气排球、棋类、篮球、足球、健身气功、太极拳、健身操、健步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2017年区级以上赛事达到36项,服务体系也不断得以完善。三是社区(村)体育丰富多彩。以全民健身月活动为主线,积极推动街道(镇)、社区(村)体育工作发展。全区共有257个晨晚练点开展或指导健身活动,项目主要有气排球、足球、门球、羽毛球、太极(拳、剑)、健身操、排舞、广场舞、木兰舞(扇)、健身气功等。

      四、规范社团管理,加强网格化管理

      一是加强体育协会建设。2015年制定《区级体育社团赛事活动补助办法》、2016年制定《江北区区级单项体育协会考核办法(暂行)》,鼓励支持体育协会规范化、实体化、专业化建设。全力引导体育协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培训和交流活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办,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我区现有单项体育协会15个,八个街道(镇)体育总会分会实现全覆盖,每年举办赛事活动130余场。各单项体育协会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本地品牌赛事,如钓鱼、登山、气排球、棋类、篮球、足球、健身气功、太极拳等。

      二是发展群众体育组织。目前我区共有区级体育辅导站1个、街道(镇)体育辅导站8个,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实现全覆盖,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家,省级职工体育俱乐部5家、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18家、村级体育俱乐部56家,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3家。此外,大力培育特色体育团队,庄桥街道女子舞龙舞狮队、文教街道气排球、慈城镇太极剑、洪塘街道女子大鼓、中马街道空竹、孔浦街道腰鼓、白沙街道足球、甬江街道排舞等特色团队均在区级、市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并获得较高的知名度。

      三是培养群众体育骨干。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依托,切实加大体育骨干的培养。目前我区已拥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791人已超过千分之四,其中国家级2人、一级68人、二级247人,每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50人。

      五、借助有效载体,提升健身指导能力

      一是扎实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深入实施《浙江省3-69周岁公民体质评价标准》,大力扶持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社会化运作,每年国民体质抽测样本达到计划数。并按规定进行测试数据上报和反馈机制;我区国民体质合格率占人口总数的92%以上。

      二是有效推进体卫结合。定期举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科学健身讲座,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科学素养。2017年10月与卫生部门联合在体检项目中引入体质监测仪器,下一步将如何开展体质与体检相融合的运动处方进行探讨。

      六、加强体育宣传,推进全民健身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终生体育、健康江北等不同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健身项目展示,扩大全民健身影响力和传播力。利用新媒体进行群众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投票,这样有利于下一步在场地设施兴建、改造中进行提升,来满足群众需求。

     

    (宁波市江北区体育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