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交流材料(六)

发布时间:2020-01-13 10:15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根据此次会议要求,围绕“体教结合办学模式改革”这一主题,向在座各位作个简单交流。

一、长兴县及少体校基本概况

长兴县地处浙江省北部,三省交界,是浙江省体育强县,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兴少体校始建于1974年,是一所二集中学校(即集中训练、食宿,文化教学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在45年的建校历程中,长兴县少体校先后有5人参加奥运会,培养了奥运女排冠军周苏红、“亚洲标王”李荣祥、全国自行车冠军陈飞飞、标枪冠军王青波等优秀运动员。长兴县少体校连续四个周期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共有3个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近两年来,少体校更是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8年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获得83.25枚金牌(赛事金牌46.25枚),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获得“2014-2017周期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2019年全国二青会上,少体校45名运动员参赛并取得9金6银3铜的好成绩。

二、体教结合办学的经验做法

长兴县少体校先行先试,通过“三个一”的有效举措,形成了招生选材、文化教育、培养输送等方面相对有效的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基层体校体教结合谋发展的新路径。新华社以《“体校生”也能进复旦——浙江长兴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和《竞技有人才文化有亮点——浙江长兴少体校体教融合结硕果》为题两次专题调研和报道了我县少体校体教结合相关做法,报道点击量突破100万次。

(一)下好“一盘棋”,促进体教合作。长兴县少体校逐年加强与县教育局的紧密合作,给予体校学生在入学、训练、输送等各个环节的政策倾斜。2013年,县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下文确立了全县37所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指导重点发展学校特色项目,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有特色”的格局;2018年,联合下发了《长兴县规范城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城区学校体育项目分布点以及各点的名额分配,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就学的无缝对接,教育局每年安排两次集中插生,对引进的外省运动员实行随到随读,为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共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年度竞赛安排并联合发文,实现了项目共同商定、文件共同下发、比赛共同组织、安全共同负责、经费共同承担,成为体教结合办学的一大亮点。2019年共招录县内外学员44名,学籍落户率达到100%。

(二)打通“一条链”,拓展输送路径。长兴县少体校多措并举,加强与全国各高校以及省、国家专业队伍的对接,积极为运动员谋出路、求成长。建校至今共向省队及以上优秀专业队输送学员200余人,仅第十六届省运会周期内就向省队输送长兴籍高水平运动员50余名,进一步巩固了湖州市竞技体育排头兵地位。同时,积极拓展体校运动员普通求学路径,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通过长兴县少体校考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达百余人。2018年,少体校19名运动员考取大学;2019年高考提前批录取率高达73.6%,高考录取率达93%,创历史新高,其中14人被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大学”提前批录取,形成了“读体校,有出路”的良好口碑。目前,县体校已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意向,有力促进了体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铺好“一张网”,加大保障力度。长兴县少体校以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在长兴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契机,迅速组建了自行车、射击、击剑等项目队伍,目前县少体校共有12个运动项目队伍,在训学员300余人。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模式,引进优秀教练员10余人、优秀运动员70余人,并通过“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极大地提高了本地教练的执教水平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同时,根据《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少体校创新探索了“走教”制度,每位教练员每年完成30节的“走教”课时,让专业教练员走到学校去、走到学生中间去,此外还将每周日定为体校训练“课程开放日”,让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集中观摩,为运动项目的普及提高和体育人才的挖掘培养搭建桥梁。

探索体教结合办学、推进体育人才培养是深化体校改革发展、促进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长兴县体育局将一如既往,实字当头、一干到底,力争体教结合办学和竞技体育发展再出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