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6-08  17:24访问次数: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我省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浙江省特色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促进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提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贡献力量,省局体育竞赛处特起草了《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公布。

请社会各界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并于6月14日前将反馈意见发至997290353@qq.com。

联系人:刘佳,电话:0571-85061824。



浙江省体育局体育竞赛处

2021年6月7日




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体育局体育竞赛处

2021.05

 

 

 

 

 

 

 

 

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和省体育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体育系统共同努力下,我省赛事体系建设不断构建和完善,国际国内大赛举办不断增加,体育品牌赛事不断丰富,赛事绩效持续提高,体育赛事为促进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提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断突显,浙江体育赛事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基础

1.浙江特色体育竞赛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体育赛事管理办法》修订施行,成为全国第一个配套修改省级地方政府规章的省份。《浙江省体育竞赛体系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成为全国构建竞赛体系最为完善的省份。加强体育赛事发展体系的科学设计,及与群体、训练、产业的工作协同,构建多元投入的新型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赛事体系,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贯彻落实《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出台《浙江省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裁判员队伍数字化管理、积分制评估、公开化推荐与选派等系列创新管理措施。修订《浙江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以运动员为中心调整年度注册次数,采用掌上办办法,实现数据跑路,避免运动员跑腿,顺利建立起全省业训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精准有效。下发《关于明确各地申请承办全国性以上体育赛事有关要求的通知》,规范全省各地申办全国性以上体育赛事有关要求,指导申报办法,明确举办主体责任。

2.浙江体育赛事规模质量不断提高。赛事数量不断增大,赛事氛围日益浓厚。五年以来,积极协调全省各地争取全国性以上精品赛事落户浙江,积极开拓发展省级赛事,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共举办国际级赛事200场次,国家级赛事700多场次,省级赛事1200余场次。单项赛事不断开拓,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五年来,浙江全省马拉松、路跑、自行车、马术、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水上等项目发展迅猛,马拉松等赛事年均360场以上,自行车赛事年均80场以上,单项体育赛事突破人口不断扩大,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体育生活。国际比赛稳步增长,赛事层级明显提高。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国际网球邀请赛、国际排联东京奥运会世界资格赛、亚洲举重锦标赛、大湾区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杭州马拉松、女子排球世界俱乐部锦标赛、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落地浙江,大大提升我省体育赛事层次和影响力。全省各地申办赛事积极性大大提高。全省各地方政府举办赛事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体育部门办赛积极性大大增加。体育赛事的多样化动能不断显现,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的叠加功能不断丰富。

3.赛事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构建完善。裁判员队伍管理建设得到加强。举办全省裁判员管理干部(裁委会)培训班,进一步规范我省体育竞赛裁判员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监督管理工作。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省成功新注册近4万青少年运动员,顺利对接原有7.8万名注册信息。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青少年运动员掌上注册的省份。竞技体育类青少年比赛组织管理得到提升。系统梳理青少年体育赛事,加强与省财政厅的对接工作,年度青少年竞赛包干经费逐步增加,为新年度竞技体育类青少年竞赛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青少年竞技赛事标准化工作。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工作实现创新。最多跑一次思维推进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实现全国领跑,无纸化申报,认真审核运动员等级材料,承诺办结期限由原6个月缩短至14天。反兴奋剂工作扎实有效。全力做好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和第十四届冬运会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确保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无一遗漏,合格率达100%。加强浙江纯洁体育讲师队伍和兴奋剂检查官两支队伍建设,加强营养品、药品和食品的管控,突出重点项目和重点人员,并严格处理违规事件,逐步建立起省级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数字体育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加强体育系统大数据收集与研究应用,积极推进体育竞赛数字化进程,开发设计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系统、赛事报名系统和赛事信息公布系统,积极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畅通分级分类有序参赛通道,逐步建立完善竞赛管理系统。赛事标准化建设实现突破。大力推进体育竞赛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我省体育竞赛申办、承办、监管、评估等赛事全过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基本完成38个主要奥运项目的事标准化管理文件。

4.推动和强化体育赛事与产业融合。体育赛事品牌机制逐步加强完善。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打造三大球品牌赛事,逐步优化完善赛事运作机制,提高办赛的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空间。开展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工程,培育体育赛事承办主体,完善体育赛事运行机制,努力打造三大球、自行车、赛车、马拉松、海钓、皮划艇、轮滑等特色赛事体系,形成以杭州马拉松赛等为代表,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浙江体育品牌赛事。加强长三角体育赛事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环太湖假日体育圈。积极申办和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全省各地各具特色的马拉松、路跑等赛事,均已经形成良好的举办传统和相对稳定成熟的举办程序,赛事布局整体合理。承办国际赛事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办好国际网球邀请赛、国际排联2019年东京奥运会世界资格赛(北仑)、2019亚洲举重锦标赛(宁波)、首届大湾区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杭州马拉松、女子排球世界俱乐部锦标赛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国际雪越野滑雪大奖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有力促进我省承办城市国际化水平,极大的推进了赛事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序推进省级重大综合性运动会开展。圆满成功举办第16届(湖州)省运会,积极推进第17届省运会单项竞赛规程总则编制工作。圆满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成功举办省第三届海洋运动会,成功举办第五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

5.杭州亚运会筹备稳步推进。推进项目设置和场地选址相关工作。确定杭州亚运会新增项目,综合亚奥理事会及国家奥委会等各方意见,共设40个竞赛大项,所涉53个比赛场馆全部选址完毕,各项新建(改建)工程有序推进。推进竞赛组织工作开展。启动竞赛管理、反兴奋剂工作、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等三个领域的运行计划编制以及亚运会客户群服务计划编制工作。推进亚运会总赛程编制工作,启动测试赛、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等竞赛组织分领域工作的方案编写工作,开展竞赛项目负责人培训。持续推进与国家体育总局、亚洲(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联络沟通。就项目设置、场地选址、总赛程、大洋洲国家(地区)参赛等内容向国家体育总局汇报,同时与各项目亚洲(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建立联系渠道。加强赛事练兵,提升业务能力水平。通过派员参加射击世界杯(北京站)的赛事筹备工作,观摩亚洲摔跤锦标赛、亚洲举重锦标赛等单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学习赛事组织运行管理经验。

(二)发展短板

1.赛事发展规划不够,制度设计尚需补白。赛事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专项赛事规划、特色赛事规划和赛事发展系列举措,全省性的赛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尚待构建。省局举办的赛事与我省重点项目、优势项目的接轨不足,针对性地承办、申办国际国内重要赛事的规划不足,未能完全处理好训练竞赛的逻辑统一关系,缺乏精准的发展趋势和态势判断。相关赛事标准和管理规范,尚处于探索阶段。

2.赛事质量尚待提高,存在困难尚需化解。我省体育赛事工作,存在赛事规模整体不高,赛事层次仍待提升、赛事参差不齐、国际赛事承办较少等现实问题。赛事品牌杂散,赛事经济效益不高,各地方办赛路径不多,方法不足,社会力量介入堵点较多。国际性赛事不足,举办层级和层次不高,商业化程度低,赛事资源开发、技术支持和商业运营严重受限,赛事产业开发不充分,国内外精英运动员来浙参赛不多。

3.赛事扶持政策不多,关键点位仍需加强。全省举办赛事的经费不够充裕,经费安排和赛事申报时间不吻合,赛事引导补助经费安排不科学。一方面是办赛经费的确不足以满足庞大的赛事举办需求;二是赛事社会化功能弱,市场潜力尚待挖掘,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品牌价值;三是政府管,社会办的办赛理念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政府仍然热衷于办赛事;四是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改革虽已试点,但尚没有成熟的推广经验,推广难度大。     

4.赛事评估不够统一,赛事绩效尚待提升。我省体育赛事产业效益、赛事GDP附加值等确切数据和经济参数,赛事的投入产出比、赛事企业的市盈率、利税等产业经济指标,及对参与者、人民群众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情况,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赛事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体育赛事评估方案、评估办法、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省内缺乏专业性体育赛事评估和研究机构,赛事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

(三)发展机遇

 1.“新时代新发展带给体育赛事发展新契机。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体育赛事工作的内在功能和外部环境,均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水平,必然会对体育赛事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动能。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省等发展战略的提出,各项政策和制度措施的出台,必然有力推动浙江体育赛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2.“健康中国需求赋予体育赛事肩负新使命。深刻领会总书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等一系列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彰显体育赛事示范引领和促进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独特价值功能,抓住把体育赛事发展目标和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教融合相关指标共同纳入浙江教育”“健康浙江等考核指标的机遇,真正发挥体育赛事在全民健身、强身健体、社会荣誉、风尚引领、榜样示范、归属认同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3.“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体育赛事发展新格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等一系列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时代的体育赛事工作已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也是党委政府关注的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主动将谋划体育赛事发展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善于跳出体育看体育、谋体育和抓体育。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为机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行业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体育赛事发展新格局。

 4.“重要窗口先行省建设带给体育赛事发展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提出了努力建设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要求。浙江体育赛事发展应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排头标兵。体育赛事是连接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成果的展示载体,是串联奥运争光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天然桥梁,是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之中,体育赛事工作成为突出亮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赛事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重要窗口展示的精神和浙江建设先行省的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的总体部署相关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大力推动体育赛事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赛事发展理念,坚持体育赛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群众需求和赛事布局发展的着力点。助力体育赛事功能转型和迭代升级,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市场监管功能,做好政策引导、规划设计、标准制定、绩效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改革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厘清体育赛事管理监督职能,着力推进管办分离。充分发挥数字赛事的作用,实现体育赛事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着力加强体育赛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体育赛事举办、监管等方面实现全国领跑。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坚持体育赛事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服务的融合作用。注重培育体育赛事在不同地区、项目、类别、人群的协同发展。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会展、传媒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四五时期,我省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浙江体育强省建设战略,建立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与体育强国建设相配合的体育赛事发展新体制机制。体育赛事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创新的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果,赛事质量和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赛事国际化层次与规模数量再上新台阶,赛事结构更优化,赛事举办模式取得新突破,赛事社会化程度大幅提高,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争创浙江体育事业建设重要窗口的行业标兵,努力基本实现体育赛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浙江经济社会文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具体指标。积极申办举办一批高质量国际性赛事。积极打造与国际接轨、群众基础好、项目推广价值高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武术、帆船帆板、龙舟等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和操作体系。长三角体育赛事在浙江形成系列品牌。各设区市争取达到一市多品牌,所有县(市、区)达到一县一特色,努力实现一县多特色的目标。积极争创国家级赛事城市,全省建成 5-7个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赛事之城,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建成赛事集聚县(市、区)。培育 30 家以上知名体育赛事企业。全省举办1500场以上省级赛事,1000场以上全国性赛事,250场以上国际性赛事。全省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活动数量达到500项以上。各市平均拥有1项全程马拉松,各县(市、区)平均拥有1项半程马拉松。打造100个以上自主品牌特色赛事。建立100人以上体育竞赛专家顾问团队。培育50个以上省级联赛俱乐部。培育30家以上体育赛事示范公司。建成1个标准足球比赛场馆。培育一批超级联赛职业体育俱乐部。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路径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浙江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和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点站位、国际视野,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唯实惟先、整体智治,着力构建政府有为、运作有效、队伍有利、参赛有序、主体有位、全民受益的体育赛事工作体制机制。为达成上述目标任务,以数字化建设为牵引,确立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五大工程,即赛事体系科学构建工程、赛事品质系统提升工程、赛事效益集聚提振工程、赛事标准建设规范工程和后亚运场馆综合利用工程等5项体育赛事改革发展工程,具体如下:

(一)实施赛事体系科学构建工程

1.继续强化传统优势赛事。十四五期间,继续强化我省传统体育赛事和群众性比赛活动,对省运会、各单项比赛、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等赛事,采取强力措施,创造和形成更加有利办赛条件,确保传统优势赛事更具优势。全省体育赛事数量、层次和规模、质量,不断取得突破,形成年度有计划、季季有热点、月月有大赛、周周有活动,官办赛事、民间赛事,国际比赛、国内联赛,IP赛事、自创赛事、公益赛事和商业赛事相得益彰,传统赛事办赛模式愈发巩固,赛事优势更加明显。

2.着力突出特色赛事发展。继续做好我省特色赛事发展规划,狠抓赛事关键点技术和管理工作,推进特色赛事优势巩固,不断强化特色优势。发挥浙江特色赛事井喷溢出效应,围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继续推动以杭州马拉松、丽水超级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以柴古唐斯、江南之巅天空跑为代表的自创IP赛事,和浙江生态运动会、海洋运动会,及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水上运动节、留学生国际定向挑战赛、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等为代表的群众性特色赛事活动。深入挖掘我省人文、自然、体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如嘉兴的红动中国定向赛,平湖的当湖十局,平阳的百岁爱国棋王谢侠逊,衢州烂柯山及两子文化,嵊州天台新中国笫一批围棋之乡等赛事资源,结合当地政府需要,主动对接设计培育和提升品牌赛事。重点扶持发展包含无人机项目在内的航空运动赛事。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全省性综合性群众体育赛事。全面打造浙江生态运动会,走出一条集聚浙江办赛特点风格、浙江优势的体育赛事特色发展之路。

3.努力补齐赛事短板空白。一是着力补白缺项赛事。十四五期间,应在完善体育赛事治理基础上,扩充体育赛事项目数量,丰富赛事内容,创造条件举办空缺单项赛事,适当扩大青少年赛事项目、规模和参赛数量,贯彻体教融合要求,联合教育部门继续丰富各级校园体育赛事,科学补齐浙江空白赛事。二是继续提升赛事国际化程度。积极申办国际体育比赛,引进若干国际重大单项赛事,尽量弥补浙江国际赛事不足。单独或联合申办引进更多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提升浙江体育赛事的国际化品质。利用举办杭州亚运会契机,依托浙江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人文条件,引进和申办各类国际、国内大赛,尤其是游泳、田径、羽毛球、网球、举重、射击、自行车、皮划赛艇、帆船帆板等浙江优势项目。提升世界排球联赛、世界女排俱乐部联赛、龙舟世锦赛、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等高品质国际体育赛事的办赛质量和影响力。三是加强长三角赛事合作。促进长三角体育赛事群在浙江落地推广,学习借鉴上海八大国际赛事的引进、衔接和办赛经验,借助兄弟省市办赛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力求引进重要赛事实现借道超车,推动我省现有高规格国际赛事实现直道加速,全力提升浙江体育赛事的办赛层次。四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赛事。对浙江特色赛事、特色运动会进行赛事内涵挖掘和办赛模式梳理,形成参赛项目、队伍组建、办赛模式、产业运作和评奖评优等赛事整体方案,突显特色赛事的浙江特色,形成特色赛事的浙江风格,打造一批具有浙江韵味,留有浙江烙印的特色赛事。                       

   (二)实施赛事品质全面提升工程

1.继续调整优化赛事布局。一是继续推动赛事科学布局。推动各地出台浙江省内区域性赛事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突出赛事地域特点,推动省级单项协会对单项体育赛事体系布局建设,对全省各地举办重点赛事进行科学布局。二是完善赛事项目设置。把握国际体育赛事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体操、举重、智力、自行车、水上运动等赛事;促进马术、射箭、击剑、棒垒球、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铁人三项、航空、电子竞技、智能体育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体育赛事发展,积极扶持推动冰雪赛事普及和推广。三是着力打造地方特色赛事。结合浙江体旅融合产业发展、体育和运动休闲小镇发展、体育综合体打造和体育公园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突显浙江不同地域与资源禀赋特色,推动特色赛事助力体育产业发展。以四年为周期,每年举办一类全省综合性群众体育赛事。

2.继续完善赛事制度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按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要求,编制体育赛事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体育赛事与浙江城市总体规划、大湾区大花园大运河大都市圈、丝路文化带、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规划衔接。依托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江河湖海、山地、海岛、森林、公园、景区、道路等城乡空间资源,着力构建科学、多元、富有特色的专项赛事规划。编制体育赛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成赛事之都”“赛事集聚县等专项标准和规范建设。

3.继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大力拓展与省内外特别是长三角高水平地区和体育组织合作办赛,促进长三角优质赛事群在浙江落地推广。支持和保障重点运动队和优秀运动员外出比赛,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浙交流,选聘外地籍、外省籍或外国籍专家到我省指导赛事管理和运作,学习先进办赛理念和方法手段,积累备赛参赛经验,提升办赛能力。

4.提升赛事管理执裁水平。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优秀裁判员培养培育制度,启动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共建培训优秀体育赛事管理和经营人员。支持和推动骨干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研修交流,全面提升基层体育部门赛事管理专业视野和办赛管理能力、办赛水平。选派优秀中青年竞赛管理干部进修学习,提升科学办赛参赛与赛事管理服务水平。支持我省裁判员、管理人员担任国内外重要赛事、运动会的技术官员。营造有利于浙江体育赛事发展的社会环境。

5.推动体教赛事融合发展。积极协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抓实体育和教育系统的赛事联动互认制度,探索赛事融合模式,全面衔接《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体教融合等文件精神,做好赛事制度细化、赛事融合、工作配合、成绩互认等工作。

6.不断提高赛事数字化建设。加强“体育赛事一件事”数字化建设,做实、做好、做大、做强互联网+体育赛事文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体育赛事装备智造、赛事模式智动研发、赛事智慧场馆场景、经典赛事信息集束和赛事数字消费等方面加以应用。加强“5G、虚拟现实AR和增强现实VR”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加强智慧场馆建设,推动政府体育场馆和群众性运动场所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商业赛事全面系统装备科技运动产品,提升赛事质量。逐步出台相关制度政策,着力提升浙江体育赛事科技助力和保障体系。

7.适时推进金哨子计划。加强对全省各级裁判员的培训管理,制定全省裁判员建设的相关规定,有条件的省级单项体育协会都要成立裁委会,推进全省裁判员队伍建设。梳理我省现有裁判员、赛事管理和运营人员等现实情况,以亚运会、省运会举办为契机,兼顾其他赛事,对标对表,开展实施名裁培育新计划。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培训方式和多批次、全覆盖的工作节奏和工作力度,对接国际运动项目协会和裁判委员会、全国单项体育协会等官方和非官方的体育训练和培训资源,及利用省内优质的师资培训资源,对浙江各级各类裁判人员进行业务再锻造、水平再提高、质量再提升、作风再强化和队伍再塑造

(三)实施赛事效益集聚提振工程

1.健全赛事扶持激励机制,推动综合集聚。疏通和拓宽赛事举办路径,把体育赛事纳入大文化建设和健康浙江建设范畴,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土地资源和场馆建设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促进赛事在不同领域的项目集聚、人员集聚和产业集聚。鼓励支持各地制定地域性体育赛事扶持政策,设立赛事扶持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承办赛事,支持有实力企业承办重大和重点赛事,培育本地赛事发展。加强对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或办赛机构,明确承接国际赛事的优惠政策,长期落户一批中国赛、分站赛、巡回赛和积分赛,争取部分国际赛事永久落户浙江。

2.明晰赛事类型层次梯队,促进项目集聚。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名录库,加强体育赛事梯队建设。支持举办游泳、自行车、赛车、水上运动、铁人三项、斯诺克、田径、网球、拳击等项目的高水平职业赛事。引导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各设区市要吸引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落地注册并以城市冠名,原则上应拥有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并落户一项全国顶级职业体育联赛的浙江主场赛事。

    3.加强赛事与市场匹配度,提升产业集聚。加强赛事特性与资源禀赋特点匹配工作。根据赛事类型、特性、规模和市场开发度等情况,与我省办赛传统、地域条件、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相融合,提升各地区举办体育赛事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办赛影响力,取得赛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进,双提升。

4.打造赛事之城与集聚县,形成区域性发展。十四五期间,选取具有较好赛事举办基础、办赛经验和运营条件的若干城市与县市区,如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城市,以及发展基础好的部分县(市、区),着力打造赛事之城和赛事集聚县。推动赛事引流增量。发挥重大赛事的集聚效应,推动参赛观赛流与旅游观光流在城市和县域交织叠加,赛事经济提供更加充沛的人流量、物流量、资金流量的导入。联通赛事产业链条。发挥重大赛事的乘数效应,促进赛事消费链、城市投资链和产业发展链全方位融合与一体化联动,为赛事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延展空间。激发赛事产业活力。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坚持以体为媒、以赛兴业,用体育赛事的运动活力激荡赛事经济新空间,为城市和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探索赛事集聚模式。发挥产业增长极效益,努力打造若干赛事之城和赛事集聚县,不断提高赛事集聚效应,发挥辐射效益和溢出效应,探索赛事集聚发展新模式。

(四)实施赛事标准建设规范工程

1.抓实科学办赛规范化。继续加强和完善赛事指标体系建设,加强赛事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打造体育赛事标准体系,完善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赛事流程图、鱼骨图和路线图。对省级以上或重大、重要和特色赛事,及赛事之城和赛事集聚县打造建设工作,制定赛事管理规范等标准型文件。运动员注册、赛事报名、赛事进程查询、赛事结果发布、赛事成绩分析和运动员等级审批等功能体系更加便捷。通过加强赛事数字化建设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让数据跑路,形成科学的监管、办赛模式。

2.打造赛事流程标准化。全省各级各类比赛都要依法依规成立单项竞赛组委会,由组委会负责赛事组织工作。单项体育赛事组委会由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竞赛组委会人员组成由承办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后报主办单位同意后实施。省局和各地体育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特色赛事的相关标准文件和地方规范,鼓励社会力量制定企业赛事规范,逐步完善特色赛事办赛标准流程。

3.赛事标准文件制度化。坚持公开化、标准化办赛,并以标准化推进公开化,省级以上比赛实行公开化办赛模式。出台赛事标准化指南,对赛事申办、办赛标准、赛事责任、赛事监管作出明确规定。应按照标准体系制定规范,着力推进重要赛事的标准化制度制定工作,市级以上赛事均应制定赛事标准规范文件,市级以下赛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参照制定。不断充实赛事数据库建设,并按照规定及时公开。

(五)实施后亚运场馆综合利用工程

1.推动亚运场馆运营良性循环。利用亚运红利,引进一批经济价值高、落地性好、成长性高的重大赛事,通过政府扶持,培植消费市场,促进群众性体育观赛消费,扩充体育场馆经营范围,提高场馆运营经济效应,提升场馆服务品质,推动赛事场馆运营消费升级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2.加大亚运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全方位把握杭州亚运会特征,充分挖掘杭州亚运无形资产,推动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开发。着力开发体育场馆冠名权、赛事赞助权、独占权和以观赛VIP服务、贵宾座位、包厢服务等核心无形资产,增加赛事和场馆服务项目,为后亚运时期场馆运营做好技术、信息和产业储备,确保亚运赛事保障与场馆运营无缝衔接。

3.做好体育+旅游融合文章。利用杭州亚运所体现的中国特色、浙江特征和杭州特点,及其所展现的中国元素、浙江优势、杭州韵味,借力体育+”旅游+”的双侧对进,加大亚运会场馆、地标和建筑的旅游开发,为后亚运时代的杭州旅游增添经济增长点。指导属地部门做好体育与旅游融合文章,不断积淀亚运会所展现的体育精神、体育风貌、赛事新闻和体育文化,让具有代表性的亚运场馆成为重点旅游资源,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点、旅游热点和消费节点。

4.提升后亚运场馆智慧化水平。结合浙江数字经济驱动力,构建亚运场馆的智慧平台。借助浙江打造赛事之都契机,努力打造后亚运时期场馆智慧化体系。根据亚运赛事影响、赛场故事、赛事新闻等资源,有效利用后亚运遗存的人文遗产和产业禀赋,做实、做好、做大、做强互联网+体育+旅游+会展+智造等系列文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场馆建设和运营所涉及的产品智造、智动项目研发、赛事经典包装,及全民健身、运动休闲、体旅融合、运动医养和数字消费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与项目设计。

四、条件保障与政策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赛事依法和依规治理

加强新时期党对体育赛事事业和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事业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基调,深刻把握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浙江体育赛事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奋力前行。把握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加强体育赛事事业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确定工程、计划的协同推进,构架体育赛事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体育赛事现代化建设征程中重要窗口的浙江体育模范样板。

(二)深化赛事改革,破解和突破赛事发展瓶颈

继续深化赛事改革,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手段,加强赛事与地域的匹配度,继续推进赛事管理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赛事科技水平提升,利用市场力量拓展赛事规模效益,提升赛事质量,通过适度的赛事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利用赛事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赛事产业综合效益和溢出效益,利用财政、金融、激励等政策措施和杠杆手段,利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致力于破解和突破我省体育赛事的发展瓶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浙江体育赛事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体育赛事发展之路。

(三)加强组织协同,推进赛事制度和体系创新

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体育赛事一件事的集成建设。加强综合集成的组织协同,集成系统内外多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加强浙江体育赛事领域重要窗口的顶层制度设计,以新时期体育赛事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为抓手,突破重点、带动整体,实现纲举目张、引领前行。完善浙江体育赛事领域基本制度的四梁八柱,加快从的转变,用制度固化优势,以优势加速发展,并转化为治理效能。突破地方和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以体育强省战略和健康浙江战略体教融合的赋能变革,实现省市县一体、城乡村整体、各部门协作、纵横向联动、共享和共建的体育赛事高效运转机制,大力推进地市级、市县级政府体育赛事制度再设计和民间自创IP”体育赛事制度再创新,实现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的闭环运转和高效管理。

(四)加大政策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共谋赛事发展

加大浙江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的政策激励,不断创新政策供给,梳理并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的产业、财政、金融、要素等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配件库,强化差别化的政策激励和扶持政策的期权激励,把资源和政策配置给真正想干体育赛事、能干体育赛事、干成干好体育赛事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和机构部门。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对体育赛事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赛事公共服务的力度,加大政府在供给侧对体育赛事的政策扶持。

   (五)加快市场培育,塑造赛事领军企业和人才

   加快制定我省优秀体育赛事领军企业、组织、机构和优秀体育赛事管理、运营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体育赛事管理、运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做实重点体育赛事项目、重点职业体育俱乐部、重点赛事集聚县、重点体育赛事运营企业、赛事经纪人队伍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计划。加强与省发改、财政、文化、旅游部门的合作,加快若干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在浙江落地。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办赛机制,吸引顶尖运动员参加浙江省内的重要赛事,吸引和培养国内外顶尖赛事企业、组织和优秀赛事管理经营人才来浙江工作,建立适应浙江体育赛事管理工作、市场运营和开发创新等工作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