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73/2022-0538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浙体提〔2022〕31号 | 公开日期: | 2022-06-24 |
发布单位: | 省体育局 |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74号提案的答复
王焱磊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第474号提案《关于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区级体校建设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议》收悉。该提案由我局主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协办,现答复如下:
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我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东京奥运会夺得7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长期以来,山区26县为国家和浙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强化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一、工作成效
(一)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一是扩大青少年注册人口。开通线上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掌上办”系统,运动员注册实施身份证和学籍(或户籍)双重身份认定,现全省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19万多人,其中山区26县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3万多人。二是做好业余训练布局。2019—2022周期全省业余训练布局人数达5万多人,其中山区26县业余训练布局人数达8900多人(其中体教融合学校布局人数占比21%)。三是完善体育赛事服务。优化青少年竞赛组织,完善青少年赛事服务体系,联合教育厅举办省级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阳光体育赛事、幼儿体育大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户外营地等赛事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比赛锻炼的良好平台。四是加强各类基地建设。目前,我省认定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4家,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7家。创建省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31家,支持丽水市创建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打造水上赛事之城;支持衢州市打造国家级围棋训练基地等。
(二)健全制度矩阵,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出台《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对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将指引我省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考评制度。将县级体校改革指标纳入健康浙江考核,考核当地政府,逐步实现全省90个县(市、区),县县有体校。将业余训练工作纳入省对市体育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其中加大了“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试训运动员”等业余训练成绩指标在考核项目中的分值。
(三)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山区26县改革发展
一是扶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推动体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结合,共同培育体育后备人才。在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相关经费用于基层业余训练补。2019-2021年,根据各县级体校建设推进情况、输送到省队运动员取得大赛成绩、输送到省队招工和转试训运动员的人数等因素,每年省本级分别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县级体校业余训练工作。其中山区26县单独进行县(市、区)综合成绩排序,根据绩效对其中的17个县(市、区)予以经费支持。二是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省级教练员培训班,教练员培训名额分配对山区26县予以政策倾斜;组织优秀教练员定期到相关县市开展选材和训练指导服务,提升山区县业余训练工作水平。三是开展体育结对帮扶共建。探索体育山海协作,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与山区26县竞技体育资源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发挥省级体育社团人才优势,建立结对帮扶山区26县机制,帮助培训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四是加强基层体育指导和服务。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助力共富体育公益行动,开展山区26县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年选择20个学校免费提供体育运动项目指导;推动“送体育下乡”进山区,两年内实现山区26县“送体育下乡”全覆盖。此外,尊重基层首创精神,2021年将衢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服务平台”列入省体育局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专业协会等社会优质体育资源引入校园,规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打造“学校+俱乐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新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完善政策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县级体校改革,促进山区26县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政策机制,推进体校发展
一是根据《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部门协同开展教学训练的少体校管理体制,推进县级新型体校与优质学校联办,逐步畅通体校学生一条龙升学通道,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进而解决体校生源问题;在新周期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中,将体教融合指标内容列入考核项目;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进一步推进体育项目布局到普通学校的改革试点,统筹安排省大学生、中学生参与省运会,共同制定全省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各项赛事活动。二是推进县级体校改革发展。继续将县级体校建设纳入健康浙江考核,对当地政府进行考核,县(市、区)须建有具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开展5个及以上体育项目、配备专职教练员的县级体校,进一步推动各地体校改革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完善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对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整体画像。评估内容包括县级体校改革、业余训练布局经费到位率、竞技体育经费投入、体校科研设施配备等。
(二)深化改革创新,夯实人才基础
一是实施好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等人才项目,积极发挥人才工程引领和示范作用。下一步,根据中央和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省人力社保厅将会同省体育局研究制定《浙江省体育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根据执教对象、执教内容等不同岗位教练员特点,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掘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资源,加大吸引体育专业人才来浙江工作力度。二是贯彻落实省体育局《支持山区26县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浙体政﹝2022﹞120号)文件要求,省体育局干部人才培训名额分配向山区26县倾斜,加大山区26县体育师资培训力度,组织优秀教练员定期到相关县市开展选材和训练指导服务,提升山区县业余训练工作水平。同时,为解决学校缺乏专业教练员的师资问题,省体育局正在联合相关厅局研究制定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政策文件,将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引入学校,为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开展运动训练,培养后备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结合“双减”政策,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发布《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联合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专业体育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省体育局推进监管数字化改革,今年年底将建成“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四是创新、丰富省级体育后备人才综合训练营活动,建立完善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与山区26县基层运动员教练员开展互动训练比赛、教学教研、选材培训等活动平台,鼓励山区26县重点发展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区域特点的竞技体育项目。
(三)推进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进“五育并举”,结合2021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等一系列措施,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自2022年度起,省级适度提高现行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其中小学提高到每生每年800元,初中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日前,省财政厅在落实2022年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时,已按新标准予以分担落实,支持各地开展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相关教学活动,确保正常运转。此外,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属于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可通过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竞技体育”因素资金给予支持。省财政厅已结合各地财力情况,通过省扶持体育发展“地方财力”因素对山区26县予以倾斜。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省体育局体育训练处 谷娜
联系电话:13958014958 传真:0571-85061827
邮 编:310004
浙江省体育局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