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2-054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体提〔2022〕39号 公开日期: 2022-06-29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32号提案的答复

2022-07-05 11:49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虞安林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32号提案《关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城乡健身活动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全民健身服务惠民示范区,加快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均衡、城乡均衡、各类人群均衡,更好地服务全体人民、惠及所有百姓。“十三五”以来,全省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3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55个、游泳池532个、足球场1068块、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307个、百姓健身房1889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和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908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5560个。全省各类健身场地设施由2015年的12.5万个增加到2021年的20.7万个,体育场地总面积由8862.4万平方米增加到1.67亿平方米,增幅达到88.3%。在全省常住人口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5年的1.6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55平方米,实现“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下一步,省体育局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体有所健”,联合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一是加快增量提质。“十四五”时期,省体育局将以浙江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惠工程”,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编制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优先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沿湖及高架桥下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各类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设施,更好地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到2025年,全省拟新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5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5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25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3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0个、百姓健身房3000个,确保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县(市、区)体育“一场两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村级全民健身广场是“十四五”时期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今后每年都会有一批大型健身运动广场投入使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让更多群众可以就近、就便运动健身。

二是优化管理运营。省体育局将不断创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管模式,支持全民健身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规范全民健身设施委托运营模式。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各地体育部门和体育场地管理主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采取第三方评价、交叉检查、群众体验等方式对各地体育场地设施运维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加强数字体育建设,加快智慧报修功能开发,通过在体育场地醒目处粘贴开放时间、报修二维码、使用流程等方式,提升报修响应率和维修及时率,确保群众运动健身安全。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办体育工作,将社会力量参与作为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以扶持。2017年,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在温州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2020年,省政府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加快推进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体育局印发《关于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补充通知》,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或利用旧仓库、厂房、商业设施等既有建筑以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改造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参与百姓健身房、游泳池等健身设施建设与运营。下一步,省体育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破解社会力量办体育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内在活力。

二、关于全民体育健身宣传工作

省体育局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加全民健身关注度和参与度。2021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42.2%,比2015年提升了6.4个百分点。下一步,省体育局将持续做好全民健身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们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共建全民健身事业,共享全民健身成果,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浙江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强运动项目宣传普及。今年,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将发动10家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开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宣传通道,制作各运动项目宣传视频集和图文宣传册。联合省级媒体,宣传项目规则、科学健身、运动损伤预防等体育知识。结合全民健身赛事,宣传运动项目特点、项目比赛规则、项目参与方法、运动健身作用等,让观赛和参与的群众一目了然,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扩大项目人口。

二是加强全民健身赛事宣传。利用重大赛事活动时间节点,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宣传平台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的推广,畅通信息传播渠道。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媒体资源,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运动场所氛围营造。按照场地布置“五个有”的标准逐步推动运动场所氛围改造提升。“五个有”分别是:有运动安全须知、有体育项目宣传、有管理维护制度、有器材使用方法、有科学健身指导,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充满“体育的味道”。

三、关于学校体育工作

2021年,我省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继续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提升我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是落实体育课程教学。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推动体育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鼓励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并列入校本课程计划。

二是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分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加强体能训练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运动技能培训和课余训练,培养每位学生熟练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全民健身,中小学校合理布置体育锻炼作业,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三是科学规划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加强教育体育部门的统筹协作,把学生体育赛事与青少年体育赛事有机整合,科学构建青少年学生赛事体系。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继续开展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4项学生阳光体育联赛,重点推动县域范围内形成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片区之间的校园竞赛体系。学校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四是完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建立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数据库,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

感谢您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柴俊超   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

联系电话:0571-85061727

邮    编:310005



浙江省体育局

2022年6月29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