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3-0006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3-30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报告

2023-03-30 09:24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分享:

一、前言

为科学、准确、全面、客观评估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质量和水平,浙江省体育局委托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省体科所,针对2021年全省及各设区市全民健身发展情况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周期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基本延续了2020年指标体系架构,仅对个别指标进行了修订完善。共设置“全民健身基础条件”“全民健身参与程度”“全民健身综合效果”3个一级指标,“健身场地”“健身组织”等9个二级指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公共体育事业经费”等30个三级指标。

指标体系所涉及数据采集实行全面、深度的数据共享,不增加各设区市体育部门数据重复报送负担。第三方问卷调查采用现场随机拦截访问形式,对全省城乡居民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大样本问卷调查,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和48个县(市、区),共采集样本33768个,其中有效样本33200个。30项三级指标中,22项来源于省级有关部门数据库,3项来源于“省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库”,5项来源于第三方评估组问卷调查。通过对有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判,较为科学准确地对全省及各设区市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进行整体画像。

二、全省及各设区市总分和排名

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满分为100分,评估得分为81.92分(2020年为80.69分),处于良好水平。如图1所示,各设区市得分高低差值为11.02分,“极差相对值”为13.45%,呈现出较小差异。其中,杭州市得分最高,为88.03分,其他依次为:湖州市87.32分、绍兴市83.69分、宁波市83.44分、嘉兴市83.18分、温州市82.92分、丽水市80.16分、金华市79.16分、衢州市78.41分、台州市77.85分和舟山市77.01分。

1.png

图 1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状况示意图(两年对比)

总分低于60分为落后;60-69合格;70-79中等;80-89良好;90及以上优秀。

本报告的“极差相对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极差相对值”水平定义为: ≦10%定义为极小差异;≧11%而≦30%为较小差异;≧31%而≦50%为较大差异;≧51%为极大差异,下文和此判断标准相同。

如表1所示,11个设区市中,5个市2021年总得分名次相比于2020年变化幅度不大。台州市维持不变,杭州市和丽水市上升1名,湖州市和宁波市下降1名。变化幅度较大的是金华市上升3名、衢州市下降3名、绍兴市和嘉兴市上升2名、温州市和舟山市下降2名。

表 1各设区市2021、2020两年发展指数名次状况一览表

表.png

相比2020年,有两个设区市的总得分排名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金华市上升3名,衢州市下降3名。金华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三级指标“城镇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上升9名)、“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 (上升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 (上升5名)、“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上升7名)和“青年学生(14-18周岁)肥胖率” (上升4名)排名变化较大。衢州市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三级指标“城镇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下降4名)、“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 (下降1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 (下降7名)、“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下降7名)和“人均体育消费” (下降3名)排名变化较大。

如图2所示,2020-2021两年杭州市、湖州市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最好(名次累积数均为3,两年名次累积越小,表明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越好),宁波市(名次累积数为7)和绍兴市(名次累积数为8)次之,金华市、舟山市和台州市两年总得分名次累积数分别为19、20和20,排名处于后三位。

2.png

图 2各设区市2020-2021年总得分名次累积状况示意图

三、全省及各设区市一级指标得分和排名

(一)“全民健身基础条件”一级指标

“全民健身基础条件”一级指标满分为37分。截止2021年底,“全民健身基础条件”一级指标得分为29.59分。如图3所示,各设区市得分高低差值为7.35分,“极差相对值”为24.84%,呈现出较小差异。其中,湖州市得分最高(34.06分),衢州市得分最低(26.71分)。

3.png

图 3各设区市“全民健身基础条件”一级指标得分状况示意图(两年对比)

相比2020年,“全民健身基础条件”一级指标排名有3个设区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嘉兴市、台州市均上升3名,衢州市下降5名。嘉兴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上升3名)、“冰雪运动场地个数”(上升3名)和“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上升10名)排名变化较大。台州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农村和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三项指标年增幅(分别上升7名、8名和5名)排名变化较大。衢州市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两项指标年增幅(分别下降4名和10名)排名变化较大。

(二)“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一级指标

“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一级指标满分为31分。截至2021年底,“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一级指标得分为25.64分。如图4所示,各设区市得分高低差值为5.04分,“极差相对值”为19.66%,呈现出较小差异。其中,杭州市得分最高(28.52分),金华市得分最低(23.48分)。

4.png

图 4各设区市“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一级指标得分状况示意图(两年对比)

相比2020年,“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一级指标排名有3个设区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温州市上升5名、丽水市上升3名,衢州市下降3名。温州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上升4名)和“‘浙里办’体育公共服务专区每百万人有效服务数”(上升9名)排名变化较大。丽水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万人接受体质测试服务的人数”(上升8名)排名变化较大。衢州市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均体育消费”(下降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下降7名)排名变化较大。

(三)“全民健身综合效果”一级指标

“全民健身综合效果”一级指标满分为32分。截至2021年底,“全民健身综合效果”一级指标得分为26.69分。如图5所示,各设区市高低差值为2.69分,“极差相对值”为10.08%,呈现出极小差异。其中,金华市得分最高(28.01分),舟山市得分最低(25.32分)。

5.png

图 5各设区市“全民健身综合效果”一级指标得分状况示意图

相比2020年,“全民健身综合效果”一级指标排名有3个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金华市上升8名,绍兴市、衢州市分别下降5名和6名。金华市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上升2名)、“青年学生(14-18周岁)肥胖率”(上升4名)和“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上升7名)排名变化较大,以上三项青少年学生体质相关指标各地分差较大,而金华市相对落后的“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指标各地分差较小,导致金华市“全民健身综合效果”指标得分显著上升。绍兴市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学生(14-18周岁)肥胖率”(下降3名)和“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下降2名)排名变化较大。衢州市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下降7名)排名变化较大。

四、二级和三级指标数据分析

(一)2021年二级指标数据评估结果

截至 2021年底,浙江省“健身场地”(满分 27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21.48分;“健身组织”(满分 4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3.36 分;“健身经费”(满分 6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4.76 分;“健身活动”(满分 16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13.72 分;“健身指导”(满分 6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4.92 分;“数字体育”(满分9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7.01 分;“健身素养”(满分 4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3.38 分;“体质健康”(满分 20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 16.53 分;“群众满意”(满分 8 分)二级指标得分为6.78 分。

(二)2020和 2021 两年三级指标数据呈现

在2020年-2021年两个年度的评估中,共有21项指标相同。对比两年指标的增长幅度发现,排在前三位的是每万人接受体质测试服务的人数、冰雪运动场地数、每千人拥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其中每万人接受体质测试服务的人数的增长幅度最高,达到137.73%。此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健身步道公里数、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数、体育社会团体等级评估3A及以上等级达标率、人均体育消费、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9项指标的增长幅度或增长速度接近或大于10%。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一年下降率、农村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人均公共体育事业经费呈现下降趋势,青年学生(14-18周岁)肥胖率(负向指标)有所上升。

6.png

图 6 2020/2021年全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相同指标对比状况示意图

注:“*”表示该指标的增长速度=2021年-2020年(以增加/减少XX个百分点表述);其他指标的增长幅度=(2021年-2020年)/2020年。(下同)

a.png

图7-a.各设区市2021年和2020年两次评估中各三级指标数据状况示意图

b.png

图 7-b.各设区市2021年和2020年两次评估中各三级指标数据状况

c.png

图 7-c.各设区市2021年和2020年两次评估中各三级指标数据状况示意图

五、主要问题

(一)全民健身基础条件还需进一步夯实。2021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5平方米,与海南、江苏、宁夏等省份还存在不小差距。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还需加强,人均体育事业经费由2020年的61.17元/人下降到了58.74元/人,嘉兴、金华、台州等设区市人均体育事业经费低于40元/人。

(二)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城镇体育场地面积占总面积67.59%,而乡村仅占32.41%。县(市、区)公共体育“一场两馆”覆盖率绍兴为100%,而衢州为0%。农村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最高的杭州市达41.21%,而舟山市仅1.25%。

(三)体育数字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浙里办’体育公共服务专区每万人累计访问次数”为705.20次,“每百万人有效服务数”为107327.50次,推广使用率还不够高。

(四)全民健身浓厚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群众体育文化氛围感知度得分为70.86分,处于中等区间,距离良好(80分)仍存差距。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6.11%,处于较低水平。

(五)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加强。青年学生(14-18周岁)肥胖率由2019年7.29%上升至2021年9.78%,呈上升趋势。2021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仅比2020年下降1.16%,仍高于全国52.7%的平均水平。

六、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基础条件

一是加快推进场地设施增量提质,加快推进三大球等重点项目场地建设,加速提高县(市、区)公共体育“一场两馆”覆盖率,逐步增加室内体育场地建设比例。二是优化体育场地设施布局,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优先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利用城市高架桥下、边缘三角地、临时闲置地等建设“嵌入式”健身场地,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高质量实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三是大力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盘活体育场地设施存量,提高利用率。四是健全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环境提升、综合开放等系列标准,打造场馆示范标杆群。五是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实体化发展,加大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造血能力,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达标争优。

(二)均衡共享,进一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一是健全均衡普惠共享机制,积极探索结对帮扶工作新路径,适当加强对山区26县等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扶持经费转移支付力度,采用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标杆示范。二是加强经费保障,人均公共体育事业经费投入降低的地区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引导城镇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推动区域、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更加均衡地共享公共体育服务。四是探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研究制定《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分级配置指南》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努力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相匹配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

(三)数字驱动,进一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智慧化

一是持续深化体育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体育大脑”,迭代升级体育数据仓,嫁接体育发展指数,推进省市县三级体育公共数据对接联通,实现体育领域整体智治。二是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进程,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服务水平,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做优做精以全民健身地图为核心的“浙里健身”体育公共服务应用,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便利化与体验感。三是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国家体育数字化改革先行区,着力推进体育领域重大改革和体育发展指数体系的数字化应用,形成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四是深化体育数字化理解和认知水平,基于体育数字化改革对省域体育治理的机制架构、流程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四)服务下沉,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融合化

一是健全体育健身分类指导体系,以年龄、运动习惯、健康状况划分,制定更加细致精准的分类指导体系,科学指导居民体育健身。二是搭建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贯通的健身知识普及平台,提供更多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三是进一步健全全民健身常态化监测机制,推进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向运动促进健康站点转变,推广科学健身、伤病防护、运动康复等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四是加快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医疗、教育的资源优势和互补作用,开展国家级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推广就医诊疗、运动指导“双处方”。实施青少年体育“春苗工程”,保障青少年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小胖墩、小眼镜问题发生率,加快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