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3-00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体提〔2023〕235号 公开日期: 2023-06-26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绍9号建议的答复

2023-07-11 11:07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钱煜明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绍9号建议《关于推动体教深度融合促进我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该建议由我局主办,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协办,现答复如下:

近些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体教融合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体育教育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有效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我省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夺得7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陕西全运会上,我省体育健儿夺得44金35银37铜,金牌榜、奖牌榜均位列全国第3位,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一、工作成效

(一)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2021年5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建立《浙江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9月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作出总体部署。同时,研究制定体教融合工作相应配套政策,2022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5部门联合出台《浙江省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二)统筹体育赛事安排,完善体育赛事体系。体育、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年度竞赛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各项赛事活动。建立健全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竞赛制度。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七届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运动会共设置了15个比赛项目,每届有300多所普通中小学生参加比赛。

(三)创新体教融合模式,促进体校改革发展。积极推广“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等体教融合创新模式。发挥体校专业优势,与学校联合举办专业性较强的特色项目课程,加强学校运动队训练,提升学校体育专业水平。出台县级体校改革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体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结合,共同培育体育后备人才。拓展体校办学功能,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鼓励体校与高校合作,如长兴县少体校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等9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共建“优质生源基地”。

(四)加强阳光基地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开展学校体育特色创建,培育富有地域辨识度的学校体育品牌,着力提升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质量。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快推进我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学校在项目普及的前提下建立各年龄段梯队的学校运动队,积极参与校际比赛、联赛和运动会的比赛。支持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发展,全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总数达到172所,2023年下拨扶持专项经费960万元,用于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东京奥运会上我省羽毛球项目夺金运动员王懿律来自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五)配强培优体育教师,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体育课程占总课时比例要求,逐步配足配强专职体育教师,重点落实农村地区和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配强培优工作。提升体育教育师资水平,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实施每5年为一周期、不低于360学时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

(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体育场地共享。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建立体育器材设备的配备、补充、维修、更新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配备达标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提供服务。持续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面,为学生群体提供更多体育健身场所。

(七)创新后备人才布局,扩大全省业训规模。近年来,各市逐步形成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级体校和业余训练点学校为基础,各级中小学校运动队为补充的全市域、网格化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扩大青少年注册人口,通过开通线上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掌上办”系统,运动员注册实施身份证和学籍(或户籍)双重身份认定,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24.9万人。2019—2022周期全省业余训练布局人数达5.53万人,其中体教融合学校布局人数占比56.58%,新周期拟布局人数将稳定在5万人以上。

二、下步打算

(一)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体教融合的目标是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体教融合的根本遵循。体育和教育部门必须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同向发力,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探索体教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省体育局将推动各方共同努力,打通政府部门、社会和市场之间融合的堵点,形成多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通过体教融合创新发展,在体育师资、专业指导、赛事合作、基础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配足配强专职体育教师,落实农村地区和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配强培优工作;建立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制度,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整合体育、教育部门的青少年体育赛事,逐步完善体教融合赛事体系;不断完善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推进体育项目布局到学校的改革试点,优化中小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专业机构合作办队机制,提升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三)完善体教融合体制机制,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充分发挥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体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省体育局联合相关厅局将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破解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人力、财力以及场地设施、体育赛事、社会组织、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等资源融合的难题,搭建青少年体育资源一体化平台。

(四)充分发挥考核作用,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体育、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依规依法予以问责。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将体教融合工作纳入对各市体育部门考核指标,推动各地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省体育局体育训练处 谷娜

联系电话:13958014958       

传    真:0571-85061827



浙江省体育局

2023年6月26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