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3-002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体提〔2023〕41号 公开日期: 2023-07-11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宁57号建议的答复

2023-07-11 11:13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徐真民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宁57号建议《关于大力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培育若干体育特色产业,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打响“运动振兴乡村”品牌,助力“千万工程”、乡村振兴。

一是着力强化政策引领。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出台《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和《支持山区26县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推动城乡居民均衡共享体育健身设施供给。制定出台《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保障。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支持力度,将省级运动休闲乡镇作为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方向,对“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给予300万元/个的资金奖补;对5年内累计体育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的小镇,资金奖补提高到500万元/个。

二是合力补上体育均衡发展短板。实施体育助力山区26县共富行动,制定实施山区26县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从体育“一场两馆”建设等十个方面,支持浙江山区26县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体育助力山区26县系列赛事,2022年共举办28场赛事活动,网络直播累计观看超过500万人次,“直播带货”超2500万元。加快建设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成乡镇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等800个,多功能运动场1000余个,2020年以来已建成“百姓健身房”2400家,相关经验被写入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向全国复制推广。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户外运动。大力培育运动休闲乡镇,共有42个乡镇纳入培育名单,其中11个乡镇被正式认定为“浙江省运动休闲乡镇”(宁海的胡陈乡和深甽镇已被正式认定)。据不完全统计,培育6年来,运动休闲乡镇的运动休闲收入和体验人次持续增加,2022年乡镇运动休闲相关收入达到28.13亿元,吸引运动休闲体验人次2218.66万,带动就业9万余人。不断拓展乡村户外运动空间,按照“以人为本、以找代建、最少干预、勾连成网”的建设思路,推进环浙步道建设,省级主环线约2300公里已建成,共途经10个地级市39个县市区;加强古道资源保护和利用,全省现存古道1200余条,总长9000多公里。

四是全力推动体育助力基层治理。举办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等群众身边的赛事,每年吸引超过10万名农民参赛,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2000万人次,获评中宣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创新建立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1423个体育委员工作站、20618名基层体育委员),打通基层体育治理“最后一公里”,让体育增进乡风文明、乡村活力。

下一步,省体育局将会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等部门,持续推进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繁荣乡村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擦亮“运动振兴乡村”金名片,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新篇章。

一是持续抓好政策落地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需求和我省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实际,研究细化政策措施,推动研制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力,确保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深入推进《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的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

二是形成多方合力增强发展动能。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在县域范围内统筹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布局,合理保障用地规模。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推动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新建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5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25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3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0个、百姓健身房3000个,每个设区市创建3个以上省级或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到2025年全省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以上,不断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统筹人民群众的滨水休闲、运动需求,在满足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有序拓展乡村水上运动空间。

三是重点做好“体育+”的文章。持续推进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建设,全面挖掘体育的多功能性,紧贴省委省政府的农村工作大局,做好“发展全域户外、运动振兴乡村”的文章。以户外运动引领全民健身,鼓励发展乡村健身休闲、山地户外运动、乡村冰雪运动等,促进体育、健身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的带动作用,鼓励具备优质乡村运动休闲资源的地区集群化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打造高品质乡村运动休闲重点村镇、景区村镇、等级乡村民宿等品牌。

四是积极繁荣乡村体育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送体育下乡”、奥运冠军下乡、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进农村等活动,营造浓厚乡村全民健身氛围。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村全民健身宣传引导和科学健身指导,今后每年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1000场以上。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到2023年底,实现乡村基层体育委员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机制完善、治理有效、服务优化的基层体育委员工作体系。

感谢您对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体育经济处姜建成

联系电话:0571-85061610    

传    真:0571-85179091    

邮    编:310000



浙江省体育局

2023年6月30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