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经验交流| 宁波市江北区体育局:以全域体育助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2023年,宁波市江北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工作目标,不断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共富体育成色,为两个先行贡献力量。

一、将设施布局延伸到角角落落

坚持以“体育+”融合型资源布局模式,统筹规划和灵活嵌入相结合,城乡同步优化家门口健身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3平方米。

一是用好闲置地。在破旧工业区、仓储用地空置的压大地块,建设集室内运动场馆、户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甬江TOD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118亩、体育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建有全省最大气膜篮球馆、宁波唯一室内8人制足球场,“工业锈带” 变身“运动秀场”,以用代管,创新土地临时开发模式,成为闲置地块开发利用新样板。在运河区块,开辟待开发闲置用地建成100亩马术基地,具备举办国家级马术赛事条件。

二是渗入休闲带。充分利用绿地、屋顶、商业空地,见缝插针补足体育场地,建成滨河道网球体育公园,在山姆超市屋顶开辟3000 平方米篮球馆,在中旅城商业综合体开辟200米标准轮滑跑道和篮球场,在滨江等公园绿地开辟遥控车辆模型赛车场和露营基地,体育设施多元化、立体式布局进一步推广。

三是补短偏远区。在我区最西部的高新园区建设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多功能运动场地,在城乡接合部荪湖区块建设含有篮球场、羽毛球的体育公园,在工业区布局建设3000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设施均衡布局持续深化。《江北区推进全域体育公园建设 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入选《甬有共富》。

二、让赛事活动覆盖到方方面面

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各级各类赛事增量提质,尤其是以“地域+行业”双轨并进充实“百姓运动会”,巩固江北“天天有赛事”活动品牌,浓厚“迎亚运 享健康”的全民健身氛围。

一是高等级的赛事引领更有力。承办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全国 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全国皮艇球锦标赛、宁波马拉松等国家级省级赛事20项,如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累计线下观赛10000余人次,票务收入近100万元,招商赞助权益价值近60万元,住宿消费约350万元,带动消费1500万元,直播平台观看量超87万次,创造宁波举办国家级赛事新纪录。

二是家门口的赛事供给更丰富。坚持将区、街镇、社村三级体育赛事作为群体赛事的基本保障和供给主力,全年组织篮球、足球、气排球等区级赛事300项,8个街道(镇)均举办了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迷你马拉松等6项以上本级赛事,100%的社区开展乒乓球、健身舞、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赛事活动,三级赛事参赛群众达到40万人次。

三是行业内的赛事组织更多元。创新群体赛事组织模式,立足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企事业单位规模,拓展行业赛事。区级机关、总工会、退役军人、城管、工商联、公安、农业农村、人大等16个行业系统牵头组织了农民、军人、窗口服务人员、快递小哥、律师、人大代表等人群参加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拔河等体育赛事。

三、把基层治理细化到点点滴滴

聚焦全民健身基层管理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多措并举健全全民健身社会动员和组织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单元的积极作用。

一是突出党建统领。全面梳理体育社团组织,较大规模的协会、俱乐部全部建立党支部,较小规模的建立联合党支部,在姚江传骑运动线设置体育人党员园地,成立区体育局教培机构联合党支部,不定期组织教培机构党员培训班,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体育组织、机构健康发展、同向而行,AAA级体育社团组织达 70%。

二是配强体育委员。与原有基层“体育管家” 模式并轨,遴选160名有担当、有情怀、有时间、有精力的干部群众,实现村社区基层体育委员全覆盖。深化体育委员考评,让体育委员成为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科学健身指导员、场地器材检查员、活动开展组织员,基层健身活动得到更有力保障。

三是深化体有智健。持续推进体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智慧步道、智能健身房和智能跳绳仪等设施配置,拓展升级浙里办平台“乐健” 应用功能。重点推进新应用“健身码”的开发,连接健身群众、场地管理、政府后台,通过大数据科学统计与评估,进一步助推资源精准布局、群众科学健身、场馆规范管理、指导员积极履职。《江北区实施“健身随享、体育惠民”工程构建“全域体育”格局》在《甬上共富》登载。

下一步,江北区将以高昂斗志,主动作为,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浙江省打造共同富裕的体育示范贡献江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