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4-0545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体提〔2024〕27号 公开日期: 2024-06-21
发布单位: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78号提案的答复

2024-07-16 09:27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台盟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78号提案《关于推进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亚运会共设54个竞赛场馆、30个独立训练场馆、1个亚运村及5个亚运分村,场馆覆盖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6个主协办城市,覆盖面大、分布广、功能不一。竞赛场馆的赛后综合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只有统筹推进全省亚运场馆的赛后综合利用工作,才能实现场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布局融合城市发展。亚运场馆遵循“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运营兼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新建场馆仅占总数的 21.43%。杭州亚运会遵循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办赛规律和国际惯例,比赛场馆布局按照“杭州为主,全省共享”原则,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各地,其中杭州市42个,杭外城市14个。比赛场馆中,约有80%的改建、续建场馆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的主城区,新建、临建比赛场馆在选址时即综合考虑了场馆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基本具有成熟的配套、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业态以及密集的人流,为场馆赛后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提前谋划场馆运营。亚运场馆以自主运营为主(72.92%),第三方运营为辅(20.83%)。从运营单位的性质来看,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场馆分别占 47.92%和 35.42%,仅有小部分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16.67%)。41.66%的新建场馆已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淳安界首体育中心、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等场馆更是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已经邀请上海鲁能物业、珠江体育文化等第三方运营企业参与。

(三)提前部署惠民开放,亚运红利惠及群众。在亚运会延期的背景下,杭州市率先出台《杭州市体育场馆惠民十条》将亚运场馆提前向社会开放。在省体育局和亚组委的共同推动下,杭、宁、温、湖、绍、金6个主协办城市的亚运场馆均实现提前低免惠民开放。集场馆查询、导航、预订、支付等一站式服务的“亚运场馆在线”数字化平台也已在浙里办 APP 上线,为优化场馆管理效能提供了数字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顶层引导,构建场馆综合利用全生态链。充分发挥协办城市亚运场馆的综合效应,加强场馆的多功能综合开放,完善场馆配套,建立健全场馆利用机制,构建“1+3+N”场馆运营产业链,促进“场馆+”融合发展。“1”是整合组建1家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承接大中型体育赛事,以赛养馆。省体育局也将不断对接、引进和推介省内外优质体育类企业落户亚运协办城市;“3”是坚持“向市民开放+青少年训练+承办专业赛事”的3种模式,明确各自场馆定位和特点,做好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大领域有序发展;“N”是打造以“赛”“会”为核心的场馆复合型消费生态链,积极引入职业体育俱乐部入驻协办城市亚运场馆,形成固定职业赛事持续为协办城市引流;同时,充分发挥“体育+”辐射效应,开展市民探馆体验、中小学校“第二课堂”、体育市集、“夜健身”等N项文化、商业活动,营造球迷文化、赛事文化。创新打造体育消费场景,制定出台《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和培育10个以上体育特色鲜明、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二)政策引导,一馆一策明确赛后运营方案。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有力抓手,大力推动全省亚运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印发《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亚运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的通知》,明确亚运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提升亚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效益,让全省人民持续共享亚运红利。由省体育局牵头,组织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等定期赴杭州市、金华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实地督查各亚运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情况,针对性指导场馆做好惠民开放工作,切实将2024年的民生实事做实做细。实施“一馆一策”计划,明确亚运场馆赛后运营方案,采用多元主体运营的方式,将政府、学校管理运营亚运场馆和企业管理运营亚运场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平衡亚运场馆在运营方面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实现体育功能和赛事功能应保尽保、应留尽留。

(三)数字赋能,提升亚运场馆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亚运协办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定期派智慧场馆方面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利用“互联网+”,加强亚运协办城市数字场馆的驾驶舱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对体育场馆日常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能耗监测平台、安防监控平台的管理能力;结合智能共享,加强“数字场馆”智慧服务改造,增配自助服务系统、报名服务系统等设备,实现移动端自助查看场馆信息和健身项目,打造“一脸通”消费场景和“一键式”报名方式,形成预定-核销-健身全链条无接触便捷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亚运协办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接入省级“浙里健身”应用,开设“亚运场馆”“嵌入式场地”“校园场馆”等专区,为全省群众打造一屏全览的数字健身地图,提供精准有效的线上服务。加强城市联动、馆馆协同,充分挖掘利用不同场馆资源优势,组织和承办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提升亚运场馆利用率。

(四)赛事引领,依托亚运场馆发展赛事经济。鼓励支持亚运协办城市引进、承办高端体育赛事,积极参与浙江省级赛事之城认定工作。支持更多国内外体育组织、基地、企业落户亚运协办城市,如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引进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等“国字号”落户,成功承办中国家庭帆船赛、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等国家级赛事和N30°绕岛拉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百余场。鼓励亚运协办城市将“亚运遗产”转化为体育旅游资源,吸引更多体育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体验。省体育局正编制赛事强省五年规划,通过全省整体谋划,一体实施,推动并形成四大都市区体育集群共赢发展。截至5月中旬,我省已成功申办落户25个国际性体育赛事,除杭州申办10个赛事外,11个赛事便落在5个协办城市中,高端精品国际大赛将有力推动5个亚运协办城市的场馆利用,提升城市影响力。

(五)创新发展,打造文体旅多元融合新名片。深挖全省亚运场馆网红打卡和观光出彩点,探索文体旅产业商业新模式。鼓励亚运协办城市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会展活动为杠杆撬动更大市场,挖掘利用好亚运场馆资源,进一步发挥运动休闲产业与会展旅游产业的融合互促。支持象山亚帆中心发展海洋旅游,建设亚运与海洋运动展厅、海洋旅游购物商店等新消费场景,打响“亚帆旅游”品牌;支持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将部分赛道将改造成亲民简易路线,增加亚运主题展示、攀岩科普文化展示等空间,打造融“顶级赛事、培训体验、科普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化攀岩运动主题公园。

(六)资金扶持,支持全省亚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为支持全省体育事业发展,省财政设立了浙江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2022-2024年,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群众体育因素”分别安排资金2.5亿元、2.31亿元、2.69亿元。各地可统筹省补资金用于支持公共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推动亚运资产发挥最大效用。鼓励亚运协办城市利用亚运场馆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对创建成功的企业给予相应资金补助。

感谢您对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体育经济处  姜建成

联系电话:0571-85061610

传    真:0571-85179091

邮    编:310000



浙江省体育局

2024年6月21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