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牌“说话”: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 奥运冠军从“浙”走向世界”
在竞技体育的璀璨星空中,梯队建设犹如繁星点点,为辉煌成就铺就坚实基石。从基层体校的默默耕耘,到省队乃至国家队的激烈竞争,每一层级的运动员都在为梦想拼搏,共同编织着浙江体育的辉煌篇章。
浙江游泳
“中国游泳看浙江”,在业界这句话被广流传。草根游泳代表了“更多人参与”,而竞技体育则代表了“游得更快”,两者分别象征着金字塔的基座与顶端。
汪顺接受采访
自2004年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到2024年潘展乐横空出世,浙江游泳队已享誉20年。这长盛不衰的背后,是浙江游泳至少半个世纪的积累与沉淀,才有了今天的厚积薄发。
黄维/摄
目前,浙江全省游泳业余训练规模达到1.8万人,常年坚持训练的超过7000人,杭州、温州、宁波、绍兴的规模较大,这在全国独树一帜。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城市中,温州输送的积极性最高,此次在巴黎奥运泳池频频摘金夺牌的潘展乐、徐嘉余、柳雅欣,都来自这座城市。
浙江羽毛球
项目全线铺开的还有羽毛球——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浙江羽毛球队收获2金1银;2024年巴黎奥运会,浙江又收获1金1银。从陈雨菲、王懿律到郑思维、黄雅琼,两届奥运诞生4位奥运冠军,缘何“批量生产”?答案也是“夯实基层”。
省羽毛球女队一线主教练王琳与记者分享了连创佳绩的秘籍——传承。
王琳接受采访
夏煊泽、王琳、桑洋等世界冠军,退役后都转型为教练,传经送宝、授业解惑、精耕细作。正是一代代的传承、奉献与付出,夯实了基础,提升竞争力,让梦想照进了现实,“羽球花”盛开。
刚刚获得2024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混双冠军的沈烜垚已是省队“老将”,2004年出生,曾进过国青队和国家二队,由温州输送。与他同年龄段的选手,在省内已形成激烈的竞争。
省羽毛球一线男队主教练桑洋介绍,目前浙江的羽毛球基础非常扎实,氛围也很好,这给选拔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更大空间。为此,省队设立了一套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比如,每年都会举办系列选拔赛,共4站,参赛选手累计1500人左右,“沙里淘金”。与此同时,省队还会适时扩充,灵活设定招人年龄段,如果当下省队成员平均年龄结构比较年轻,那么就会多招些年龄段偏小的后备人才,让队伍始终保持丰富的梯队资源。目前全省羽毛球省级注册人数达13320人,输送至国家队的有21人。
浙江皮划艇
位于淳安千岛湖的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是浙江皮划赛艇队的“娘家”。2004年,雅典奥运会,浙江选手孟关良与搭档获得冠军,创造中国皮划艇队的历史。那一年,季博文两岁。四年之后,这对组合再度问鼎。而季博文的这枚金牌,是相隔16年的“接棒”——中国男子皮划艇历史上仅有的3枚奥运金牌,都镌刻着浙江选手光荣的名字。
季博文(右)CFP供图
为更好储备后备力量,省皮划艇队早早在全省进行布局。“目前,全省10个设区市已开展业训。”该中心副主任方海波介绍,皮划赛艇是一项考验速度与耐力的运动,在选材时不会仅限于皮划赛艇项目。“像游泳、田径等项目,同样考验速度和耐力,因此也是选材的重点领域。”方海波说。
方海波接受采访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代表处挂牌,浙江已经成为皮划艇运动发展的亚洲总部,相信未来会从“浙”里走出更多的孟关良、季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