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 今年浙江两会上高频出现两个词,传递体育好声音
1月17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在今年的两会中“改革”被多次提及,来自体育行业、界别的代表委员带来体育一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创新体育消费场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等成为高频词,传递了体育的好声音。
热词: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让老百姓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每年体育部门重点改革的方向,如每年的浙江十方面民生实事中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大多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致,今年利用“金角银边”新改建1万个体育场地等内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得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桥下空间改造的杭州篮球公园
“通过加大农村地区体育投入,提升城市体育设施,培养更多体育专业人才,强化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省政协委员、黄龙体育中心副主任潘华群表示,浙江体育强省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赛事之城的打造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就像他作为一名普通跑步爱好者,通过邀请周边社团形成了“想跑步,黄龙‘周周见’”的运动氛围。“每一个小小的民间运动团体,就如同细微的毛细血管,为浙江体育的蓬勃发展,输送着新鲜血液。”
热词:创新体育消费活动场景如何创新体育消费活动场景?
在今年两会“厅长通道”中,多位厅长提到了体育与卫生、康养、文化等行业融合创新的消费空间,如“村跑”“村BA”群众文体活动、网络赛事直播等,这些融合性的消费场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图自运动江山
省政协委员、杭州体育馆副馆长林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消费活力》的提案,建议要拓展体育场馆应用场景,探索实施以“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为特色的体育场馆多场景运营模式,要建设改造一批体育综合体,推进核心体育商圈打造,举办体育科技创新大赛等体育创新类赛事,推动智慧体育平台建设,举办体育赛事、主题活动、节日庆典等。
“体育消费的创新场景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举办的体育活动,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建设如智慧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房,以及户外运动营地、体育商业综合消费中心等多元化的体育消费新模式,真正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李启迪认为,这些场景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运动体验,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
真正要让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助燃器,还是要发挥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延长消费链、拉动和消费效果。在李启迪看来,杭州亚运会后,浙江的“赛事热”一直“热度不退”。赛事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是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的“新载体”和“新路径”,也是引领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风向标”和“减压阀”。让体育赛事更接地气,更潮流则是体育部门未来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