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赢 同心担重任

发布时间:2025-01-26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1月21日,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省体育局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运动管理中心等,举行11个项目共建国家队、联办省队等签约仪式,包括共建皮划艇、赛艇、拳击等国家队,同时,省体育局与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进行壁球、跳水、腰旗橄榄球联办省队。此外,省体育局还与相关市县政府、体育部门等,在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育消费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建,旨在共同推动浙江体育高质量发展。

共建国家队 共建青少年训练基地

水陆并进 助力国家级体育人才培养

在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中,省体育局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拳击协会分别签约,未来将就联办共建皮划艇和赛艇项目国家集训队、建立拳击项目青少年训练基地展开进一步合作。

“浙江是我国水上项目强省,为国家输送了诸多人才,水上项目训练资源也很丰富,非常适合全线开展水上运动。”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苏科说,希望通过此次签约,更好地发挥浙江在水上项目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相比于水上,浙江发展拳击项目的优势并不为多数人所知。中国拳击协会秘书长韩博表示,浙江全省有1000多家拳击俱乐部,拳击项目土壤充足。在浙江举办的进校园、群众体育活动等都反响不错,这样为拳击项目的推广带来了信心。据了解,下个月,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就将在台州举办国际拳击训练营,国家拳击队的转训也将安排在此。后期双方将加强沟通,促成一系列拳击国际交流活动、运动员培养、裁判员培训等项目落地。

联办省运动队“633”项目省市联动备战试点

共建“浙江省单项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县

三箭齐发 推动我省竞技项目高质量发展

为对标打造更多摘金夺银的浙江“梦之队”金名片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化开放办竞技体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补齐我省竞技体育项目建设短板,构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2025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围绕我省竞技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签订了联办省运动队、“633”项目省市联动备战试点以及共建“浙江省单项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县三项重磅合作签约。

省队联办,补齐项目建设短板

壁球、跳水、腰旗橄榄球作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省通过联办省运动队的模式,分别在杭州、宁波和温州试点。之所以选择在这三个城市试点,主要考虑各运动项目在当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例如杭州是国内较早开展壁球运动的城市之一,项目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温州作为全省首个举办腰旗橄榄球锦标赛的地市,这项运动经过推广后在温州迅速形成规模。

跳水则是我省首次开设项目,通过宁波试点,将以省队联办的方式打造省跳水队。

落实“633战略”,联动后备人才培养

如何更好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竞技体育的“633 战略”?浙江以田径和跳水项目为重点,与宁波市开展“633”项目省市联动备战试点签约,规范发展青训工作,抓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近年来,宁波在竞技体育领域一直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战略合作,将共同协作系统抓好训练、竞赛、教练员等关键环节,在未来大赛“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双方合力,共建完善体育后备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竞技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今年重点围绕宁波市镇海区蹦床项目、开化县举重项目、诸暨市和临海市篮球项目、长兴县和绍兴市越城区排球、沙滩排球项目和金华市婺城区跆拳道,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浙江省单项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是为更好发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和潜力,以共建“浙江省单项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县为目标,合力完善支持体育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业余训练网络、有效拓展人才来源,力争在洛杉矶奥运周期内,向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更加优异成绩。

共建浙江足球重点发展试点县(市、区)

足球改革,浙四地各有招数

当前,全省聚焦足球改革,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在本次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中,省体育局与杭州市滨江区、嘉兴市海盐县、衢州市柯城区以及台州市黄岩区四地签署了关于共建浙江足球重点发展试点县(市、区)合作协议。

作为杭州市足球发展改革的前沿阵地之一,滨江区对校园足球改革探索已经进入第8年。滨江区所探索的这一条“普及+精英培训双轨制”的校园足球模式,也让该区校园足球成绩斐然。

“此次能够与省局签署合作协议,将促使滨江区将足球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于林芳表示未来滨江区足球发展重点还将继续放在校园足球方面,继续抓实青训建设,将“滨江经验”继续细化打磨,为省内足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台州黄岩区已经建成中小学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9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5所,位列台州市第一。黄岩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露茜表示,在未来黄岩区的足球发展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是招引省内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入驻黄岩,全面提升青少年足球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将专业的教练团队以及社会足球的氛围一并带起。

在衢州柯城区灵鹫山脚下,一个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约360亩的四省边际青少年足球赛训基地已颇具雏形,即将在今年8月交付使用,成为柯城谋划建设青少年足球之城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柯城区文旅体局局长唐志斌表示,作为全省唯一的男女甲乙丙全运会年龄段都有队伍组建的区县,柯城区未来将依托该基地保障球队训练,向外输出优秀竞技人才。“此外,还将依托基地举办各类足球赛事,特别是形成特色IP赛事,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足球运动,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足球人才打下基础。”

无独有偶,此次签约地之一的海盐,也有一座长三角足球青训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当中。海盐县文广旅体局局长周玲表示,海盐县还将通过组建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足球重点发展试点县的实施意见、2025年任务清单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通过系列特色赛事提升校园足球乃至全面足球氛围等方式,勇挑足球重点发展试点县的大梁。

共建体教融合试点市、区

多维发力

打造体教融合新样本

在推进体教融合的征程中,绍兴、舟山、丽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丽水市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政策的引领,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紧密协作,为体教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市队县办”“体育+文旅” 融合等创新模式,激发发展活力。此外,构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 “一条龙” 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而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体教融合工作中,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近年来,发挥“县级体育与教育部门合一”的体制优势,建立以市级训练单位为龙头,创新“市队县办”“区队校办”“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模式机制,率先探索破解学校体育与教育“两张皮”难题,在体教融合上因地制宜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形成了独特的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绍兴模式”。

蓝天、白云、绿草坪﹔颠球、奔跑、开怀笑……这样一幕朝气蓬勃、生命力十足的画面,在舟山市普陀小学再常见不过。近年来,舟山持续深入实施体教融合,将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多个项目作为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普陀区委、区政府大力投入并试点“市队校办”模式,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体育项目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未来,在省体育局协助下,三地也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区域间经验交流与共享,推动全省体教融合工作均衡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确保体教融合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依托各级体校改革发展,创建高水平训练基地、完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7大重点,助推江山打造体育样板

近年来,江山市一边做大体育产业,强化政策扶持,累计兑现产业政策资金近百万元。一边做深体育旅游,加快推进旅游景区体育化、体育设施景区化,形成以“户外运动+乡村休闲”为主线,徒步、骑行、登山等为核心的全域体育旅游线路。同时,以共富发展为目标,全市域推进“景区+小镇+特色村”建设,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此次合作协议,涉及体育场馆、品牌赛事、项目基地等7项重点内容,江山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学军告诉记者,江山将致力于成为体育发展示范县,重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大领域。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全国运动健身模范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以上。同时,提升体育品牌影响力,擦亮“登高之城”等三张金名片。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拓展赛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释放消费潜力。

推动体育时尚产业发展

时尚体育

打造活力新风尚

伫立于运河畔的临平,正以“中国时尚产业的新地标”为新起点,带着杭州时尚产业走向世界。“体育时尚产业,一方面包含像现下较流行的匹克球、滑板、飞盘等时尚运动项目,另一方面也包括与运动相关的时尚服饰、装备以及周边器械器材等。”在杭州市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静看来,临平在体育时尚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本次签约后,临平将在项目招引、资金扶持、户外赛事,运动时尚品牌设计师工作室落地、运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等方面给予临平重点支持,致力于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时尚体育产业集聚区、助力杭州临平艺尚小镇成为国际运动时装发布高地。

“2025年将推出全国首创的运动服装设计大赛,同时以运动服装设计大赛为核心,推出浙江国际体育时尚周等相关活动。”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希望通过时尚的运动来带动更多项目,在全国打造“浙江新模式”。

“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

体卫融合

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浙江是国内最早开展体卫融合试点的省份之一。2017年,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率先实现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的省份。去年,省体育局联合卫健、民政、残联在全省14个县(市、区)开展“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全人群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据悉,此次“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签约涵盖协同推进运动促进健康政策机制创新发展、健康新载体建设、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服务质量、健康数字化建设、健康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建设单位,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自去年11月试运营以来,已建立健康档案550份,服务群众超1500 次。拱墅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莉莉表示,接下来拱墅区将进一步推动体卫融合新模式向基层延伸。今年力争完成2个标准化中心,培训运动促进健康体卫融合专业人才100人以上。

“去年我省已经建成12个‘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得到高度重视和肯定。”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省体育局将继续推进“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实践等多层面深度融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普惠性服务协调发展。

第十五届全运会运动装备赞助

安踏助力

浙江代表团备战全运

1月21日,在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省体育局、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安踏”)和省体育基金会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约也标志着安踏正式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浙江省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

根据协议约定,安踏将捐赠一批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运动装备,定向用于第十五届全运会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其中,拳击、跆拳道、摔跤、举重等项目比赛服,将提供单独设计;游泳、体操、蹦床项目比赛服,将根据参赛运动员,单独量体、设计。

同时,本次三方合作还包含了青少年体育合作——安踏未来之星成长计划。安踏赞助提供不超过20名重点运动员(有商业合约的除外)的日常装备和竞赛装备保障。

据了解,在2025年之前,安踏已连续16年担任中国奥委会官方赞助商,今年也是安踏首次成为浙江体育代表团的公益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