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体育关键词,带来哪些启发?

2025-03-14 10:06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11日、10日闭幕。今年全国两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提案议案中,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经济、青少年体育、饭圈等成为热议话题,这也为体育工作提供明确方向。图片

将体育推向经济风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而体育正是其中重要一环。体育产业种类繁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对其他行业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刺激消费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1.png

球迷在浙江FC官方旗舰店购物(孔乐佳/摄)

赛事经济方面,2025年国内既有全运会、世运会这样的综合性体育大赛,也有三大球、乒羽、网球、重竞技、赛车等各类国内国际重大赛事陆续举办,这些大赛的背后无疑都将带来一股股经济流量。

如何把赛事的流量变为增量?

代表委员们表示,体育赛事经济的培育是一种“体育+文旅商”生态的融合打造,从服务产品上要能吸引并留得住消费者,并且提供愿意去消费的产品,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赛事深化和拓展配套文旅活动,在赛事中增加商业展示环节等举措,放大消费效应。另外,在政策服务上,可以加强体育与文旅商的协同,针对参赛观赛人群发放消费券或促销政策等,更好发挥赛事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各地体育公园、露营营地、社区健身房的兴建,吸引更多业态在周边落地,以体育公共服务带动消费生态形成,最终达到经济与健康收益的双赢。

2.png

哈尔滨亚冬会主题口号(余敏刚/摄)

此外,今年圆满举办的哈尔滨亚冬会让人们看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无限潜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催生了南北联动、四季运营的产业新生态,南方城市可通过“室内场景创新、南北资源互补和科技绿色赋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图片

全民健身踏上新台阶

2025年,是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在全民健身发展的版图上,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仍供给不足。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乡村一线发展体育运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3.png

诸暨“村BA”(蒋力奔/摄)

代表委员认为,“村BA”、村超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可以有效将体育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除了农民群体之外,随着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形势严峻,老年人也是全民健身版图上的重点难点之一。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但老年人全民健身的服务缺口仍存。未来的社区养老等事业,仍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青少年体育埋下种子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均提出建议,呼吁延长课间、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相关建议,不难看出,青少年健康成长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仍然普遍存在着“重智轻体”的现象,体育课往往被视为“副科”、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不少代表委员均提出建议,将中小学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优化课程安排,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对于青少年校园运动,不仅要针对学校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学生运动的时间及空间。

4.png

(校方供图)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对青少年健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同时强化手机与网络管理,保证学生充足睡眠,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在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方面,代表委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调整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通青少年赛事中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的壁垒。

畸形“饭圈”文化敲警钟

近两年,“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和渗透的现象愈演愈烈,“饭圈”粉丝的行为严重背离了体育的初衷,扭曲了体育精神、消解了体育价值、弱化了体育功能,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针对“饭圈”乱象建言发声,认为体育系统必须高度警惕,要把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运动员培养、赛事活动组织全过程,并在思想教育、宣传引导、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形成全社会协同配合、聚焦发力的共治格局。

他们认为,整治体育“饭圈”乱象需多方协同,运动员的精力应聚焦于训练和比赛,饭圈的干扰会让团队不堪重负,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整治“饭圈”乱象,推动净化体育生态,运动员才能在赛场上心无旁骛,观众才能享受到纯粹的体育魅力。

而从根本上来说,“饭圈”的很多行为可以被界定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网络的诽谤、造谣生事,还出现了恐吓、敲诈、网络跟踪等新型方式,这些也应纳入打击的范围,可充分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的实践,制定统一的反网络暴力法,推进网络暴力治理模式从碎片化到体系化,提高网络暴力治理整体效能。

体育的“根系”蓬勃生长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全国两会再次凝聚了推进新征途的浩瀚动力。从“提升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与健康促进”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到“构建高级国际体育人才基地”“激励各省市发展、创新原创体育赛事IP”等提议被提交至全国两会,再到“开展‘体重管理年’3年计划”引起热烈讨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话题持续成为焦点。

纵观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林”,体育绝对是这池中非常枝繁叶茂的大树。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剖析,这棵“参天巨木”深入广布的根系令人感叹。从宏观的经济、文化,到影响广大百姓的教育、民生,甚至到每一个人的健康。这些政策部署、提案建议,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更让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体育的多元价值与功能。

从竞技体育到“体育+”模式,体育不仅激发体育消费,还提升国民体质,它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动力。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弥漫,我们可以看到,赛场上运动健儿拼搏不息,广大观众摇旗呐喊;商圈、社区内健身人群燃烧脂肪;校园里孩子们身上流着汗,脸上挂着笑……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将共同奏响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强音。我们坚信,随着每个人成为体育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体育的光辉将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构建体育强国的关键力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