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场地进入“3.0”时代,杭州 “十五分钟健身圈”托起全民运动热潮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全国体育场地最新统计调查数据,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制度》,以去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组织开展的调查工作。“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这一数据也标志着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在普及和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
据统计,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
在基础大项场地方面,田径场地和游泳场地数量众多。全国田径场地达到20.93万个;全国游泳场地达到3.97万个。
球类运动场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全国球类运动场地达到303.62万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150.42万个,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139.54万个,其他球类运动场地13.66万个。足球场地全国共有16.1万个,为各级足球赛事和足球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比赛和训练场地。同时,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此外,冰雪运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场地也备受关注。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达到2678个,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体育健身场地方面,全国全民健身路径110.0万个、全国健身房15.2万个。全国健身步道17.18万个、长度40.76万公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健身条件。
“十五分钟健身圈” 托起全民运动热潮
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深入人心,以及“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推出,多地通过打造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等多种方法,全面落实“十五分钟健身圈”。
上午9点,位于杭州市临平区望梅立交桥下的体育运动场地逐渐开始热闹起来。乒乓球台处,拍子击球的声音此起彼伏。天气晴好,不少居民还会带娃来桥下的大草坪上玩耍。望梅立交桥下原为绿化带,经提升改造,建设成为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健身点、步道为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辐射了周边多个大型住宅小区,4万多居民因此受益,成为“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体育场地新空间。
据了解,截至今年初,杭州市临平区共新建提升嵌入式体育场地群1600余处、新增面积14万平方米,嵌入式体育场地镇街覆盖率100%,“十五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目前,各个嵌入式体育场地由产权所属单位或专业第三方机构运营,同时持续吸纳市场上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组织策划更为多元的健身活动,高质量服务基层群众体育健身生活。
校园变身家门口的“健身乐园”
傍晚时分,不少市民陆陆续续来到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石镜小学,大家有秩序地拿出手机登记信息、扫码入园,随后径直走向学校的操场。夜色渐浓,操场上的人也多了起来,跑步散步、踢足球打篮球、单杠双杠,每个区域都有市民们运动的身影。
学生 雷茗皓:我觉得这个场地很宽阔、很大的,只要是放学了我们就可以做很多活动,比如说足球、篮球、跑步比赛。可以在这边适当娱乐,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石镜小学制定了详细的开放时间表。其中,工作日每天开放4小时,在不打扰学生正常上下课的前提下,设置早晚两个时段。周末则将开放时间延长一倍,从上午7点半到11点半以及下午1点到5点,市民们都可以自由出入校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杭州市临安区石镜小学教务处副主任 徐莉:第一我们是服务社会,因为在我们学校附近人口比较密集,学校给市民提供这样的一个场地,能够有效地缓解我们公共体育设施的短缺。第二个是我们的教育延伸,学校也会定期为市民开展一些体育科普活动,将我们的学校场地转化为一个体育健康的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