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如何形成更强大的人才“向心力”?政协委员收到的致谢短信引发新思考
发布日期:2025-03-07 信息来源:浙江省体育局访问次数:


这两天,全国政协委员、良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欧阳宏伟收到了一条致谢短信:一名刚刚完成博士答辩的学生,虽已从浙大毕业多年,却仍深深感念本科阶段母校为自己创造的优良学习环境和科研条件。

“从高校到科研院所、科创企业,浙江已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经历大学教授、院长,到高能级科创平台负责人的多重身份转换,欧阳宏伟对人才引育问题有着最真切的体会。

在浙江,如何形成更强大的人才“向心力”?这一直是欧阳宏伟关注的焦点。

最近,杭州举行了今春最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现场各类科创企业和科研院所云集,引发一波求职热潮。830家参会单位带来2.1万个岗位,其中科技人才需求旺盛。

“在人才招引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浙江的多家科技企业凭借亮眼表现‘火出圈’,就是我们引才的最亮招牌。”欧阳宏伟说,人才流量是评价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各方人才拥抱浙江,也证明了浙江有着深厚的创新土壤和开放包容的胸怀。

在欧阳宏伟看来,以产业引才,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以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灵活引才育才渠道等,均不失为提升人才“向心力”的重要举措。

放眼全省,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一座座高能级科创平台拔地而起,为青年人才引育提供了肥沃土壤。

“现在,在良渚实验室,90后和00后科研人员占80%以上,汇聚起一批生命健康、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欧阳宏伟说,去年新增15个国家级人才、100个左右博士后,就是人才引育成果的最好证明。

这几年,一位从外省高校来到良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给欧阳宏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良渚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在组织模式、体制机制、科研导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着全新的特点,灵活多元的人才机制对青年人才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欧阳宏伟说。

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欧阳宏伟还是在人才培养上动脑筋。

去年,他就将有关培养双创型博士人才的思考写进提案,带去了全国两会。他提出要把高精尖科技从概念变成技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家素养和企业家精神的人才队伍。

过去一年,欧阳宏伟以良渚实验室为载体,打造双创博士学院——能进入该学院的人才,都是实验室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的优胜者。这些人组建创业团队后,将接受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

考虑到许多人才在创业初期都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今年,他又从设立科技转化研究基金、完善科创资助体系等方面提出思考,带到会场讨论。

“地区人才‘向心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问题,永远没有尽头。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我们都在路上。”欧阳宏伟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