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运动休闲基地为突破口全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3-01-17 信息来源:浙江省体育局访问次数:


        开展运动休闲基地创建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具体体现。宁海县高度重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切实把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坚持以山水资源为支撑、以运动休闲为特色,全力打造省运动休闲基地,努力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优化运动休闲产业功能布局。
 一是制定出台省内县域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我县专门委托中国计量学院编制了省内第一个县级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两带、三地、两中心”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体育产业发展大格局。“两带”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运动休闲产业带、宁海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三地”即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级综合性自行车运动基地、国家级体育用品研发制造基地;“两中心”即国家级体育会议及会展中心、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力争到2015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国家生态旅游健身休闲先行区”,创立出体育产业发展的“宁海模式”。二是制定出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规划。自2009年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成功落户我县后,我县抓紧谋划并完成基地整体规划,总体布局为陆地建设500公里登山步道、100公里山地自行车道及登山跑道、越野车、攀岩等项目,海岛设立帆船、帆板、皮划艇、海钓等项目,并结合东海云顶、许家山等景区,把我县打造成为集山地户外运动、国际大型赛事、拓展体育培训、休闲度假、极限运动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三是制定出台国内首个县级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我县于2011年启动了国内首个县域级别的市场化运作的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共设立站点近300个,投放自行车2万辆,计划用两年时间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县域全覆盖,实现景景相通、村村相连,构建“城区+景区”的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体育健身、公共交通、低碳环保等多重效应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健身体系。
二、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建设千里休闲步道。自2009年我县建成国内首条标准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后,至2012年又完成西部400公里的登山步道建设,使我县东部与西部步道串联成一个整体,在整个县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登山健身路径网络,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线路个性化选择系统、标志定位系统、户外安全救援体系、社会服务系统,实现了线路建设生态化、线路选择多样化、线路标识统一化、配套服务全程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还先后荣获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及“宁波市十大时尚事件”等称号。二是启动户外运动小镇建设自去年我县在胡陈乡举办了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后,我县充分利用胡陈乡山水资源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集轮滑、攀岩、越野自行车、皮划艇和滑翔伞、垂钓等覆盖水陆空的立体户外运动基地,专门委托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下属设计院对胡陈户外运动小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把涵盖吃、穿、住、行、购、玩等运动休闲必备项目的户外运动核心区与当地农家乐、农业基地、餐饮食宿等进行有效结合,旨在通过胡陈户外运动小镇的建设来带动区域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快新体育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县规划建造的新体育中心占地303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按照“一场三馆一中心”进行设计,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综合健身馆、培训中心及配套广场和辅助室外运动设施。目前,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选址和规划红线图已经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已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征地工作正在进行,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并着手立项工作。同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思路,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体育综合体建设。目前,我县已与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中奥广场管理有限公司就新体育中心建设、运行和合作等达成了初步意向。四是推进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2011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了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县政府专门为承建方提供政策优惠措施,提供租赁站点,按投资额进行贴息补助,并准许其在租赁站点及租赁设施上进行广告经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面开启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作新模式。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了二期建设运行阶段,已完成站点建设100余个,投入公共休闲自行车近5500辆,投资额达4000万元,累计发卡8650张,实现日租还车3127次, 较好地带动了市民参与绿色出行,有效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五是建设五大溪流自行车慢行步道。“快节奏”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慢节奏”则是城市生活的需要,只有在慢的节奏下才能品味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享受身心的放松。我县通过三年努力,投入12亿元,完成小流域河道治理68.5公里,建设堤防总长115.26公里,自2011年开始,我们转变理念,配套建设治理沿溪绿化带,水体林带,设置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累计达53公里,实现“车在河边骑,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
  三、推进产业联动,着力提升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发展体育服务业。在竞赛表演业方面,近年来我县先后承办了中日韩国际少年足球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全国及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露营大会、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了体育服务、体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在体育健身业方面,我县依托县体育中心、弘奥健身中心、一兆韦德等20余家体育健身场所,开办了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台球、跆拳道、器械健身、滑雪等体育健身项目,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其中,由宁波辉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浙东第一尖·雪山欢乐谷,集旅游观光、户外运动、会议餐饮于一体,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滑草、滑雪场运动休闲项目之一。二是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随着体育健身蓬勃发展,我县把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来培育,产业规模不断做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县拥有登山杖、帐篷、跑步机、体育健身器材等体育用品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年销售值达20亿元,成为了“中国运动杖之乡”。下一步,我们将规划建设占地1平方公里的体育产业园区,在扶持本地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快速壮大的同时,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的户外用品企业落户体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宁海体育用品制造业由分散经营向产业集群转变。三是发展体育会展业。建成了投资5.6亿元,集展会展销、商务商贸、餐饮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会展中心,并于去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宁海)户外用品博览会,共吸引了2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实现了600个展位满馆招商,参展内容涵盖了户外运动产品各个方面,累计意向成交0.96亿元,实际成交1600万元。
 四、注重特色发展,着力提升宁海体育品牌知名度。
 一是全力打造“千里走宁海”步道经济品牌。我县以千里休闲步道为发展轴线,把沿线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民俗文化、景区景点、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养生资源“串珠成链”,不断放大步道生态效应,有效解决了沿线村庄发展、农民致富等问题,使千里休闲步道成为一条健康之路、休闲之路、富民之路、发展之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爱好者120多万次,接待了前来参观考察的党政考察团90多个,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等也曾来我县实地体验。今年以来,步道沿线的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同时,我们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宁海路书》,隆重举行了“千里走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穿越积分挑战活动”新闻发布会和启动仪式,通过路书和积分挑战赛活动载体,深入挖掘步道沿线资源、积极培育体育旅游中介公司等,加快推进了我县“步道经济”的发展。二是全力打造户外运动节品牌。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我县成功举办了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户外及旅游爱好者参与,及25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的跟踪采访报道,有效提升了我县户外赛事品牌的知名度。今年,我们将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好第二届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三是全力打造中国体育论坛品牌。自2010年中国体育论坛永久落户宁海后,我县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不同主题的中国体育论坛,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论坛效应。2012年,我们通过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协商并报国家体育总局同意后,将论坛主题确定为“体育与城市品牌建设”,实现了从前两届以全民健身为主题向以体育产业为主题的转变。下一步,我县将按照“超前谋划、常办常新”的要求,将论坛主题转移到体育与经济领域,努力使体育论坛成为一个年度体育性投资会和招商会,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