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16-0167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6-10-25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16-10-25 15:08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分享:

各市体育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体育局
   2016年10月25日
  
 

 
  
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省建设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浙江建设的重要时期。为实现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我省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发挥其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重要作用,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浙江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竞技体育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竞技体育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至2015年,共获得世界冠军64个、亚洲冠军65个、全国冠军459个。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会上,浙江选手获得4金2银2铜和3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打破2项世界纪录和2项3次奥运会纪录,不仅延续了我国恢复参加奥运会以来我省届届有金牌的殊荣,还创下浙江参加奥运会以来最佳成绩。2014年第十七届亚运会上,浙江获得17金12银6铜好成绩。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浙江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5金20银39铜并破2项亚洲纪录、4项全国纪录的优异成绩,获得奖牌总数94枚,总分1718.5分,综合成绩、奖牌榜和总分榜三项指标首次同时进入全国前六,并荣获“第十二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称号。竞技体育院校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定位更加明确。浙江省水上、射击射箭自行车、非奥项目三个运动管理中心成立,我省在发展及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省队市(社会)办、体教结合、联合办赛的规范化运作效果初显,纵向到底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第十五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社会满意度达93.4%;北仑国际女排大奖赛等国际赛事连续成功举办,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影响力不断提高。各类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锻炼了队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我省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不断加强,体教结合进一步深入,建设国内一流的萧山、千岛湖、长兴等训练基地已初具规模。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我省竞技体育项目覆盖面不够宽,部分优势项目的梯队建设不够厚,优化潜优势项目的方法不够多,优秀中青年教练员培养力度不足;重点项目团队缺乏整体部署,建设力度不够;运动项目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设不够完善;训练及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体育科医服务竞技体育的团队建设偏弱;业余训练政策扶持不足;运动员文化教育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运动员退役安置等保障体系方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突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三个项目管理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协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十三五”面临的机遇
  “十三五”期间,浙江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示,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一项圣神的事业,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我省足球改革发展提供了发展蓝图。我省“十三五”期间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臻完善,为新阶段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成功申办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竞技体育巨大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受到高度重视,体育与经济的契合度更高。综合来看,新形势下我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我们必须立足浙江实际,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开创具有浙江特点的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2020年实现体育强省位准线,深入实施竞技体育争光工程,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浙江实际,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各项训练竞赛工作,圆满完成本周期内竞技体育工作目标。
  (二)总体目标
  浙江省竞技体育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中有升。坚持重点突出、分层推进,积极扩大全省竞技体育队伍规模建设;全力完成奥运会、全运会目标;完善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推进优秀运动队建设;竞技体育社会化步子不断拓宽;提升科研医务保障水平,优势项目群保障形成规范;浙江足球改革取得突破进展,足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开展冬季运动项目,填补我省冬季项目空白;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筹备稳步推进,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顺利举行,基础设施和承办大赛能力全面提高;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多措并举开创浙江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优势项目保持稳定并努力培植精品项目,潜优势项目进一步提质增效,落后项目实力显著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取得较大发展,尖子运动员数量稳中有升,优秀中青年教练员执教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项目团队建设成效初显;后备人才队伍和训练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裁判员队伍不断扩大,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具体目标
  1、努力完成奥运会与全运会目标
  在2016年、2020年奥运会上确保获得金牌,力争更好成绩。在2017年第13届全运会上保持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力争进入第一集团。努力取得竞技体育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调整竞技体育规模结构
  竞技项目规模稳中有升。利用我国举办冬奥会和我省承办亚运会的契机,新增合适我省开展的冬季冰上运动项目,并适度新增个别夏季项目的小项。努力增加运动队规模队伍。
  3、切实做好金牌教练工作室建设
  根据运动队成绩,设定合理标准,启动金牌教练员工作室计划。通过对金牌教练工作室的建设,打造教练团队,促进教练员科学训练。
  4、加强中青年教练队伍建设
  教练员梯队的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教练,实施“百优计划”。通过中青年教练队伍的梯队建设,促进全省教练员素质、业务的普遍提升。
  5、实行专业队伍定期轮训制度
  实行全省省队、市队、县队、布点学校管理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定期轮训制度,以及开展送科教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讲师团到基层给教练员、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培训。通过轮训制度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
  6、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抓好全省的业余训练布局,积极输送后备人才。开展省级重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营工作,加强对重点体育后备人才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水平;加强体教结合、体社结合,积极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7、启动省级训练基地建设
  训练基地建设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根据各项目特点,省体育局制定省级训练基地创建标准,鼓励扶持市、县(市、区)打造具备较好条件的省级训练基地。 补齐训练基地短板,“十三五”期间,省体育局在全省重点建设一批省级训练基地。
  8、积极发展和规范体育竞赛
  办好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努力申办国际、洲际重大赛事,积极承办赛事名录内的全国性重大赛事;办好省青少年计划名录内赛事;着力打造浙江品牌赛事,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海洋资源、场馆设施、发达的民营资本优势,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落户浙江;积极创新办赛模式,活跃办赛市场。
  9、加快我省足球改革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出台《浙江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全省足球队伍建设,打造各类联赛品牌,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校园足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启动开展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并形成品牌赛事。积极开展青少年精英训练夏、冬令营。
  10、启动冬季运动项目建设
  借助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东风和我国“北冰南展西扩”的冬季项目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冬季项目,重点开展短道速度滑冰、速度滑冰、冰壶、冰球等适合南方城市开展的冬季项目。组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力争取得好成绩。
  11、抓紧筹备2022年杭州亚运会
  积极做好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发挥亚运会筹办对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综合效应,提升全民参与赛事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组建亚运会组委会,积极协调亚奥理事会、亚洲各单项体育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部署亚运会各项目场地安排。按照国际综合性赛事标准化要求,做好场地设施的准备工作。根据我国和我省的传统和项目特点,积极发挥承办单位的作用,建立2022年亚运会我省后备人才数据库,科学训练管理,为我省在杭州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四)主要任务
  坚决贯彻“以奥运带全运,以全运促奥运”的工作原则,以筹备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坚持突出竞技体育金牌项目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和创新竞技体育举省体制,构建新型“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推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科学培养。进一步完善各训练单位的运行机制,力争“十三五”期间优质高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科学调整项目布局,实施竞技体育精品工程
  结合浙江运动项目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梳理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三个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全力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
  巩固浙江游泳的领军地位,充分分析游泳项目的成功因素,在确定内涵式发展、提高内部资源建设,以及外部资源配置倾斜的同时,实施竞技游泳政策、管理、培训、梯队“四轮驱动”可持续竞争模式,提升竞争格局。确保游泳项目在全国领先地位,在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
  提升射击、水上等优势项目竞争力。坚持“优势项目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原则,稳步推进优势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运动队和重点运动员,在体能技能教练配备、外出(出国)训练、科研医务支持及其他各项保障上,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等支持。
  争取在羽毛球、场地自行车等潜优势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坚持“潜优势项目科学评估、积极引导”的原则,加强潜优势项目发展力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优势项目。对我国的优势项目,我省的弱势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调整,对长期不出成绩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积极探索多元化办队的新途径。建立完善“省队市办”、“省队社会办”及职业化发展等社会联办体制;探索单项运动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催化作用,积极引导浙江民营资本参与浙江省各运动项目的建设,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新模式。
  2、多措并举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围绕着“1617”备战目标,谋划“2021”前景规划,以培养一流竞技体育人才为核心,坚决贯彻以训练竞赛为主体、教练为主导、科医保障为支撑的发展理念。
  (1)金牌教练工作室计划
  树立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观,遵循竞技体育发展本质规律,以优势项目复合型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服务团队形式。在“十三五”期间,建立10个以上金牌教练员工作室,明确金牌教练员工作室的职能、定位和扶持方式。
  (2)实施优秀中青年教练提升培养计划
  实施浙江省中青年教练员“百优计划”。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上门授课,送优秀中青年教练到国内外进行专项培训,邀约金牌教练员帮助带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我省中青年教练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培养省队优秀中青年教练员20名、基层优秀中青年教练员80名。
  (3)构建专业队伍定期轮训制度
  实施竞技体育管理、教练、裁判人员定期轮训制度。全面系统考虑全省专业队伍建设,实行省队、市队、县队、布点学校的管理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定期轮训制度,以及开展送科教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讲师团到基层给教练员、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培训,系统推进各级各类竞技体育从业人员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把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新任竞技体育从业人员上岗准入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基本形式。
  3、加快训练科学化工作进程,提高科研医务保障服务水平
  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和手段,及时掌握科学训练的发展动态,加大对科学训练工作的研究力度,着力解决省级科研医务团队建设问题,逐步建立省、市等各层次相对完备的科研医务团队。在“十三五”期间建设8到10个省级优秀运动队科研医务保障团队,培训市、县科研医务人员100人以上,国家级、省级基地等基层重点的运动学校、业余体校按照标准配齐科研设备,并积极推进科学选材和训练工作。
  4、动员各方力量增加投入,加强训练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我省各级国家级训练基地的扶持,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国家级训练基地数量比“十二五”有所增加。补齐我省没有省级训练基地的短板,在新周期将新创建30个以上省级训练基地。制定统一标准,从训练、学习、生活需求出发,根据全省场馆实际分布情况,结合项目特点,作为全省各项目集中训练、比赛、学习的常设性地点。
  5、完善业余训练组织网络建设
  加强对业余训练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办学条件,积极调动各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切实做好全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布局工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支持,确保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布局人员到位,布局经费到位,布局管理到位。加强对各级各类体校的管理。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管理,促使各级体校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动员各市积极创建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在全省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后备人才基地体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体社结合,鼓励建设体教结合训练点,积极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建立、完善以各级各类体校为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业余训练点为辅助,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调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各级业余训练奖励激励机制,提高从事业余训练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6、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重视青少年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工作。加强对后备人才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研究,推进运动技术教学视频的制作与推广,按照专项训练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系统训练,规范技术动作,提升训练质量。建立青少年后备人才数据库,建立后备人才的科学评估、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注册、选拔、输送、招录等关键环节的工作;规范运动员集训、试训、招用和退役管理,科学选拔二、三线运动员,提高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继续开展省级重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营工作。加强省级训练单位重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营工作,重点后备人才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培养。鼓励各设区市开展市级重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营工作,逐步形成省、市两级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梯队衔接,切实抓好重点后备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工作。
  7、完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机制,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人才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
  实行省级比赛前文化测试,加强青少年赛前文化测试管理,发挥文化测试对运动员文化学习促进作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和平台建设,努力解决学习、训练之间矛盾,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
  加大运动员的职业辅导、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优秀运动员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优秀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标准制度和参加全国比赛奖励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8、积极探索我省足球改革发展方式,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足球发展新路
  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足球发展新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完善对我省各类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监管和扶持政策,优化职业足球股权结构,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完善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俱乐部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百年俱乐部。
  以社会足球推动足球改革发展,鼓励、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开展足球活动。以浙江足球超级联赛为龙头,逐步建立城乡联赛、行业联赛、社区联赛等多元化竞赛网络体系。积极扩大足球人口数量,积极提高足球的社会影响力。
  以校园足球作为足球改革基础,制定、实施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发挥足球育人功能,逐步解决学校足球教师、教练员短缺问题;搭建不同层次学生的竞赛平台,让足球课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三级青少年培训体系。
  运用资源配置促进足球改革,制定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扩大场地数量,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完善足球发展的投入机制,改进足球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式;完善各级足协和各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进各级足协实体化建设。
  9、全力打造浙江特色品牌赛事和职业体育
  全力办好国际国内和省级计划内赛事。举全省之力办好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和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充分展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升浙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和项目管理中心争取,多承接影响大、水平高的重大赛事落户浙江。科学合理办好省级计划内青少年比赛,创新办赛形式,走市场化、社会化路子。
  整合资源拓展办赛市场。充分利用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加强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整合,运用市场机制把资源转化成体育赛事发展优势,提高品牌体育赛事的市场效应。以创新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实现我省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赛事组织专业化。
  积极稳妥推进职业体育建设。职业体育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利益层次较深的改革工作。在当前,我省职业体育就规模和运作能力上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各俱乐部对于市场化运作规律还不成熟,在顶层设计上推动职业体育的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推进三大球,三小球的职业体育管理运行的国际化、多元化、优质化。
  10、培养高素质的裁判员和竞赛专业人才队伍
  积极培养高等级裁判员。全面总结、梳理我省裁判员队伍实际情况,理顺与各单项协会裁委会的关系。根据我省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培养和打造一批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裁判员队伍,每年新培养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12人以上,每年培养国家一级裁判员200人以上。建立科学公正的裁判员选拔机制,将作风正派、勇于奉献、工作负责、业务素质高的裁判员选拔到一线担职,努力打造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的竞赛环境。
  加大竞赛专业人才培养。利用我省承办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和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国际、国内大赛契机,培养一批能够承担国际性赛事办赛能力的竞赛专业人才,为我省提高办大赛能力,更好地促进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1、坚持正风肃纪,加大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力度
  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形成常态化的高压态势,在制度、教育、监督、检查、惩处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好关,确保我省运动员在各级各类赛场上没有发生违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问题。推动各级各类训练单位、各级各类运动会实施反兴奋剂入队和参赛资格准入制度,确保运动员“干干净净”参赛。在各级各类运动会和体育竞赛中,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制度,严禁弄虚作假,杜绝违反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恶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性。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举省体制,创新我省运行机制,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举省体制是竞技体育发展之基,巩固和强化举省体制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竞技体育也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是政策、人才、竞技等综合较量。举全省之力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确保重大赛事备战、训练设施器材优质、后备人才培养等有效保证。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专项支持,力争更多的专项投入;积极利用浙江发达的民营资本,加强政策研究,吸引社会资本的服务竞技体育。积极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后备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后备人才的数量和年龄层次、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和保障等刚性指标纳入各地的发展规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纳入任期绩效考核内容。
  (二)以筹备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实现竞技体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筹备大型体育赛事的有利条件,加大各类体育场馆开发利用,加强各级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为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奠定扎实社会基础。
  (三)加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把握竞技体育发展方向。加强竞技体育事业统计制度和信息化建设,采取定期报告、专项调查和信息交流的形式,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全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数量、质量、分布、结构的数据,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动态支持和参考依据。
  (四)建立职责清晰、规范高效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好优秀运动队训练需求和训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好我省足球运动开展的场地、资金等相关条件的建设;着力协调好青少年体育活动需求与活动设施相对短缺的矛盾;着力解决好竞技体育对后备人才需求与基层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着力解决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等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提高后备人才培养重视程度,加大组织、人才、场馆和供给侧力度,把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与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省体育局业务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行政和经济等手段,统筹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增强对各级各类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保障能力、指导协调能力、调控监督能力。加强对后备人才资助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工作,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加强运作跟踪监督,进行输送绩效评估,改革拨款办法,以绩效评估为依据,实行动态投入、分级分类培育。严禁挪用、截留、挤占后备人才培养经费,确保经费使用渠道安全和畅通。
  (六)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浙江精神。做好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运动队为核心运动员为主体,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励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与技战术训练同重要的地位,将对运动员精神、意志、心理和作风的锤炼融入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提升战斗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竞技体育队伍。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功能,利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鼓舞和激励社会各界,以竞技体育精神为模版,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形成奋发进取、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公平正义的氛围,为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抄送: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青少司、科教司。
  
  浙江省体育局办公室 2016年10月26日印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