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373/2021-0567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体竞〔2021〕269号 公开日期: 2021-09-30
发布单位: 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1-12-28 15:49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
字号:
分享:

各市、县(市、区)体育部门,省体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各省级单项体育协会:

现将《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体育局

2021年9月30日



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体育总局坚强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体育竞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国际国内大赛数量不断增加,赛事质量不断提高,体育赛事对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突显,浙江体育赛事工作成效明显。

五年来,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初步构建了浙江体育赛事体系。

五年来,全省积极申办、举办全国性以上精品赛事,积极拓展省级赛事,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全省共举办国际级赛事200余场次,国家级赛事700余场次,省级赛事1200余场次。举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女子排球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亚洲举重锦标赛、国际网球邀请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

五年来,体育竞赛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裁判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与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省注册12万名青少年运动员。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青少年运动员掌上注册的省份。以“最多跑一次”推进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实现全国领跑。

五年来,不断构筑反兴奋剂制度体系,层层夯实责任保障。做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确保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反兴奋剂教育合格率达100%。探索在运动队实施防反兴奋剂、“两长制”的有效举措,建设浙江“纯洁体育”讲师队伍和兴奋剂检查官队伍,实现对营养品、药品和食品全程管控。

成功申办杭州亚运会。加快筹备步伐,确定40个竞赛大项,482个小项。确定53个竞赛场馆并启动建设工作。所涉比赛场馆全部选址完毕并加快新建和改扩建工作。竞赛组织工作有序开展。启动运行及亚运会客户群服务计划编制工作。

我省赛事也存在一定短板。主要是,赛事发展规划不够系统,制度设计不完善。赛事体系制度尚不健全,对单项赛事和特色赛事的规划不足。赛事举办与我省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接轨不够。赛事质量有待提高。高水平国际赛事承办较少。赛事品牌培育效果不强。国际性赛事资源开发和商业化运营规模总量不大。赛事扶持政策不多,社会力量介入不够。赛事评估不够重视,赛事绩效有待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省体育赛事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时代”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新契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 围绕“赛事强省”、“赛事之城”金名片建设,依托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动浙江体育赛事发展。二是“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使体育赛事肩负新使命。利用将竞技体育、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相关指标纳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标的机遇,真正发挥体育赛事在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三是“重要窗口”和“示范区”目标给体育赛事发展创造新机遇。努力让浙江体育赛事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排头标兵,成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体育赛事成为连接奥运争光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天然桥梁,成为体育和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中国特色赛事体系,对标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示范区”的建设和体育赛事强省、赛事之城建设的总体目标,统筹考虑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各类赛事发展,高质量筹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既要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品牌赛事,也要在生态运动会、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村运动会等基层赛事活动组织方面实现新作为、办出新特色。在赛事体系构建、赛事规范化运营、赛事专业人才培养、赛事活动安全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打造浙江赛事品牌。

对标《国家体育总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数字赋能,大力推动体育赛事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良好展示平台和硬核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赛事发展理念,坚持体育赛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群众需求和赛事布局发展的着力点。助力体育赛事功能转型和迭代升级,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市场监管功能,做好政策引导、规划设计、标准制定、绩效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

3.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改革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厘清体育赛事管理监督职能,着力推进管办分离。充分发挥数字赛事的作用,实现体育赛事“一件事”改革。着力加强体育赛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体育赛事举办安全、监管、公权力监督等方面实现全国领跑。

4.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坚持体育赛事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服务的融合作用。注重培育体育赛事在不同地区、项目、类别、人群的协同发展。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会展、传媒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我省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对标建设浙江体育强省战略,建立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与体育强国建设相配合的体育赛事发展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加快建成体育赛事强省,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独特作用。

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办赛模式多元化,逐步形成管理科学、协同高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竞赛体系。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创新协调发展,赛事质量和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赛事规格、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赛事结构更优化,赛事举办模式取得新突破,赛事社会化程度大幅提高,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争创浙江体育事业建设“重要窗口”的行业标兵,基本实现体育赛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具体指标。积极申办举办一批高质量国际性赛事,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品牌赛事。积极打造与国际接轨、群众基础好、培育价值高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自行业、射击、举重、皮划赛艇、高尔夫、武术、帆船帆板、龙舟等单项体育赛事。建立完善“三大球”和棒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赛事体系。

长三角体育赛事在浙江形成规模,打造20个以上自主品牌赛事。全省各地举办长三角赛事形成特色。各设区市达到“一市一品”,争取达到“一市多品”;各县(市、区)达到“一县一特”,争取“一县多特”。

积极争创国家级赛事名城,创建一个以上全国赛事名城。全省建成5个以上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省级赛事之城,30个以上的县(市、区)建成赛事集聚县(市、区)。国际性、全国性、省级比赛形成规模。全省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更加丰富,办赛标准更加科学。省级体育单项协会形成单项体育赛事体系,在单项体育赛事建设中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建立和完善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年度赛事安排和评估体系。积极培育单项省级联赛俱乐部。培育一批联赛职业体育俱乐部,培育一批体育赛事示范企业。建设一批综合性和单项性体育赛事基地。

浙江省体育赛事“十四五”发展指标

赛事建设内容

数量

目标

国际性赛事

250场以上

积极申办举办一批高质量国际性赛事

全国性赛事

1000场以上

全国性赛事在形成较大规模

长三角赛事

200场以上

形成长三角赛事系列品牌

省级赛事

1500场以上

一市多品牌,一县一特色,一县多特色

地域性赛事

10000场以上

单项赛事体系基本形成

马拉松及相关赛事

500项以上

各市平均拥有1项全程马拉松,大部分县(市、区)平均拥有1项半程马拉松

自主品牌赛事

100个

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赛事品牌

赛事之城

5个以上

区市积极争创赛事城市

赛事集聚县

30个以上

形成显著的县域赛事集聚效益

著名体育赛事企业

30家

形成浙江体育赛事企业产业集群

省级联赛俱乐部

50个

通过单项体育协会打造

标准足球比赛场馆

1个以上

“十四五”期间建成

体育赛事示范企业

30家

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浙江体育赛事企业品牌

竞赛专家顾问团队

100人

提供赛事发展咨询、建议,发挥团队作用

国际体育组织

5

引进东亚足联秘书处等国际体育组织

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作用发挥明显的体育竞赛专家顾问团队。加强赛事数字化建设,建立赛事评星评级等评估制度。完善运动员注册交流制度。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大力培养高等级裁判员。加强赛事监管,提高科学办赛水平。赛事安全评估更加科学,评估机构不断增量提质。

加强反兴奋剂工作,构建上下联动、纵横交错的反兴奋剂教育预防体系,提升检查检测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深入实施“两长制”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清单”,达到从省优秀运动队至业余训练运动队全覆盖、全链条。加强“反兴奋剂一件事”建设。做好杭州亚运会反兴奋剂工作。加快推进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公权力监管建设。

三、重点任务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浙江体育赛事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和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点站位、国际视野,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唯实惟先、整体智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分工负责、组织有效、安全有序的体育赛事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数字化赛事一件事建设为总揽,确立浙江省体育赛事改革“十四五”发展“六大工程”。

(一)实施赛事体系“系统集成”工程

1.夯实传统优势赛事。持续强化我省传统体育赛事和普及性高的群众性赛事,对省运会、省体育大会、各单项青少年比赛、省阳光运动会等赛事,形成更加有利于办赛和参赛的环境条件,单项比赛的绩效更加明显。全省体育赛事的数量、规模、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

2.力促特色赛事发展。科学评价赛事特色、亮点,推进巩固特色赛事的优势,不断提升赛事知名度。利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湾区建设和大运河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自创IP赛事和群众性特色赛事活动。深入挖掘我省人文、自然及文化资源,主动对接设计培育和提升品牌赛事。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全省性综合性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生态运动会品质。走出一条集聚浙江办赛特点风格的体育赛事特色示范发展之路。

3.全力补齐赛事短板。一是着力补齐缺项青少年赛事。进一步扩大体育赛事项目数量,尤其要适度扩大青少年赛事项目、规模和参赛数量,进一步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基础。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理念,联合教育部门继续丰富和完善各类校园体育赛事。二是继续提升赛事国际化程度。利用举办杭州亚运会契机,引进和申办浙江优势项目的国际、国内大赛。三是加强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赛事品质“全面提升”工程

1.继续优化赛事布局。把握国际体育赛事发展规律,结合我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布局,助推省级单项协会,积极引进和培育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自行车、水上运动等赛事;促进发展马术、射箭、击剑、棒垒球、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铁人三项、航空、电子竞技、智能体育等具有广阔前景的体育赛事;积极扶持冰雪赛事的普及和推广。结合浙江丰富的体旅产业发展目标,结合运动休闲小镇、体育综合体打造计划、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建设。根据浙江不同地域与资源禀赋特色,努力打造社区运动会、农村运动会等浙江特色赛事,形成特色赛事的浙江辨识度,用特色赛事助力亿万体育产业发展。

浙江省体育赛事“十四五”布局一览表

赛事类别

项目

布局目标

重点赛事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体操、举重、智力、自行车、射击、水上运动等

扩大规模,提能增效

潜力赛事

马术、射箭、击剑、棒垒球、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铁人三项、航空、电子竞技、智能体育等

扶持培育,形成品牌

冬季赛事

各类冰雪运动,主要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

积极布点,普及和推广

综合赛事

本地特色运动、人群运动和生态运动会

赛事补位,典型领路

2.扩大赛事衍生功能。按照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要求,科学规划浙江省体育赛事发展路径,以更好地将体育赛事与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运河大都市圈、丝路文化带、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规划衔接。每年举办省级以上长三角体育赛事30场以上,鼓励地方举办长三角体育赛事。依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江河湖海、山地、海岛、森林、公园、景区、道路等城乡空间资源,着力构建科学、多元、富有特色的专项赛事规划,编制“体育赛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实施“优裁培育”计划。把裁判员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补齐裁判员管理短板。省级单项体育协会成立裁委会,推进全省裁判员队伍建设。利用数字化建设,全面排摸裁判员现状。积极利用杭州亚运会举办契机,培养一批高等级裁判员。“十四五”期间,新增国际级裁判15人,国家级裁判员60人,国家一级裁判员2500人,国家二级裁判员5000人。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培训方式,多批次、全覆盖,对浙江各级各类裁判人员进行“业务再锻造、水平再提高、质量再提升、作风再强化和队伍再塑造”。





浙江省裁判员队伍建设架构图


4.推进赛事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加强“体育赛事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做实、做大、做强“互联网+体育赛事”文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体育赛事申办、举办,裁判员选派、绩效评估等方面全面应用。加强智慧场馆建设,推动政府体育场馆和群众性运动场所向智能化办赛方向转型升级。

(三)实施赛事效益“集聚提振”工程

1.健全赛事扶持激励机制,推动综合集聚。将体育赛事纳入大文化建设、健康浙江和体育强省建设范畴,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土地资源和场馆建设等领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国际、洲际和全国性体育组织落户浙江,“十四五”期间,争取东亚足联秘书处等8个以上国际和全国性单项组织落户浙江。力争将东亚足联秘书处等国际体育组织落户杭州。鼓励支持各地出台体育赛事扶持政策,设立赛事扶持引导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承办赛事,采用服务外包,支持专业资质的企业承办各类赛事,培育本地赛事发展。加快山区26县体育赛事发展,促进赛事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促进单项赛事集束,推动链状发展。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名录库,真正培育出一批精品体育赛事。三大球赛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马拉松路跑和自行车等赛事更加科学合理。积极扶持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省职业体育俱乐部达到20家。争取十个项目以上全国顶级职业体育联赛在浙江设有主场赛事。在山区26县开展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项目联赛。

3、打造赛事之(名)城与集聚县,推动区域发展。选择具有较好赛事举办基础、办赛经验和运营条件的若干市和县(市、区),进一步整体规划,点面结合, 出台“赛事之都”、“赛事集聚县”等专项标准和建设规范。着力打造赛事之(名)城和赛事集聚县。推动赛事提质增量,促进参赛观赛流与旅游休闲流叠加,发挥重大赛事的集聚效应。   

4.加强赛事赋能,提升综合功能。根据各类赛事特点,加强与自然资源禀赋特色相融合。根据赛事类型、特性、规模和市场开发度等情况,与我省办赛传统、地域条件、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相结合,提升各地区举办体育赛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办赛影响力,取得赛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进。加强赛事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提高赛事传播力、影响力,提高赛事知名度。着力培育群众参赛群体,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四)实施赛事标准“科学规范”工程

1.抓实科学办赛规范化。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继续加强和完善赛事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举办流程,办赛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赛事管理规范等标准性文件,运动员注册、赛事报名、赛事进程查询、赛事结果发布、赛事成绩分析和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等功能更加精准有效。通过加强赛事数字化建设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跑路,形成科学的办赛、监管模式。

2.打造赛事流程一体化。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依法依规成立单项竞赛组委会,由组委会负责赛事组织工作。单项体育赛事组委会由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单项竞委会担负赛事执行过程。各地体育部门和各级协会应因地制宜,制定特色赛事的相关标准文件和地方规范。鼓励社会力量制定企业赛事规范,逐步完善地方特色赛事办赛标准流程。

3.推动赛事标准制度化。坚持公开化、标准化办赛,并以标准化推进公开化。省级以上比赛实行公开化办赛模式,推动市场主体办赛。出台赛事标准化办赛指南。对赛事申办、办赛标准、赛事责任、赛事监管作出明确规定。按照标准体系制定规范,着力推进重要赛事的标准化制度建设。不断充实赛事数据库建设,加强赛事数据的结果应用。

(五)实施赛事安全“综合治理”工程

1.加强对体育赛事监管。探索符合新形势下的赛事科学监管手段,建立完善赛事数字化管理系统,探索和强化监管手段和方法,构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赛事赛前备案制度,强化赛中赛后监管。强化赛事管理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备案、审批,严格按照程序逐级报批。做好赛事统计和备案工作,坚持“谁主办、谁负责”,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确认的公权力监管。

2.加强对赛事安全的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建立赛事举办安全标准。坚持赛事承办单位对安全负责。采用评估形式,分门别类对不同赛事进行安全评估。结合赛事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围绕强降雨雪等极端恶劣天气自然灾害,进行风险研判,确保赛事决策合理科学。积极培育安全评估机构,培养、建设一批赛事安全管理和救援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赛事评估专业性和科学性。

3.加强对赛风赛纪的管理。加强对赛风赛纪的管理,强化规范赛事违纪违规惩治制度,科学监管赛事,杜绝出现重大赛风赛纪事件。建立赛事举办全程管理机制。赛前,举办单位强调赛风赛纪事宜,签订赛风赛纪责任书,落实预案和措施;赛中,抓好赛事组织管理和监控;赛后,及时总结,从严处理违规违纪事件。

4.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牢固树立兴奋剂问题“零容忍、零出现”的理念,建成省级“纵横交叉、上下联动”的“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推进“反兴奋剂一件事”数字化改革。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两张清单”和“两长制”,形成浙江经验。

建立兴奋剂风险预警机制,抓好源头防范,提升对食源性、药源性兴奋剂问题的防控能力。制定实施反兴奋剂专业人才培训规划,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反兴奋剂人才队伍。加大与纪检监察、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动,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反兴奋剂监督考核机制。

(六)实施后亚运场馆“提升利用”工程

1.推动亚运场馆运营良性循环。利用杭州亚运会举办契机和影响力,盘活各类体育资源,一鼓作气,趁热打铁,积极引进一批经济价值高、落地性好、成长性高的国际性赛事。通过政府扶持,培植市场主体,促进赛事消费市场。提高场馆运营经济效应,提升场馆服务品质,推动赛事场馆运营消费升级迭代,努力实现亚运会效益和红利最大化。

2.加大亚运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全方位把握杭州亚运会特征,充分挖掘杭州亚运会无形资产,继续做好后亚运会文章。推动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开发。着力开发体育场馆冠名权、赛事赞助权、独占权和以观赛VIP服务等核心无形资产,增加赛事和场馆服务项目,为后亚运时期场馆运营做好技术、信息和产业储备。

3.做好“体育+”融合文章。利用杭州亚运所体现的中国特色、浙江特征和杭州特点,及其所展现的中国元素、浙江优势、杭州韵味,借力“体育+”和“旅游+”的双向发力,加大亚运会场馆、地标和建筑的旅游产品服务综合开发,为后亚运会时代的浙江体育旅游增添经济增长点。亚运会场馆成为重点旅游休闲资源,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点、旅游热点和消费重点。

4.提升后亚运场馆智慧化水平。结合浙江数字经济的驱动力,利用亚运会举办的影响力,努力打造后亚运时期场馆智慧化体系。根据亚运会赛事的影响力、赛场故事、赛事新闻等资源,有效利用后亚运会的人文遗产和产业禀赋,做实、做强“互联网+体育+旅游+会展+智造”等系列文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场馆建设和运营所涉及的产品智造、智动项目研发、赛事经典包装,进行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与项目设计。

杭州亚运会场馆提升利用一览表

提升利用

预期目标

推动运营良性循环

引进专业机构,加强场馆自我造血能力,积极引进赛事,促进消费,扩充经营,提高效应,提升品质,推动消费升级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加大无形资产开发

开发场馆冠名权、赛事赞助权、独占权和以“观赛VIP服务、贵宾座位、包厢服务”等核心无形资产。

做好“体育+旅游”融合

借力“体育+”和“旅游+”的双侧对进,加大亚运会场馆、地标和建筑的旅游开发,让具有代表性的亚运场馆成为重点旅游资源

提升智慧化水平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场馆建设和运营进行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与项目设计。

加大场馆利用力度

通过亚运会单项体育比赛举办,提高场馆专业化水平,积极申办同类项比赛,提高场馆利用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赛事依法和依规治理

加强新时期党对体育赛事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赛事发展理念,深刻把握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架体育赛事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体育赛事现代化建设征程中“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建设的浙江体育赛事样板。全面加强对赛事监管、赛事安全、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清廉赛事建设。

(二)深化赛事改革,破解赛事发展瓶颈

继续深化赛事改革,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手段,加强赛事与地域的匹配度。继续推进赛事管理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赛事科技水平提升,利用市场力量拓展赛事规模效益,提升赛事质量。通过适度的赛事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利用赛事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赛事产业综合效益和溢出效益。利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和杠杆手段,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致力于破解和突破我省体育赛事的发展瓶颈。

(三)加强组织协同,推进赛事制度和体系创新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体育“赛事一件事”的集成改革。以新时期体育赛事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构建浙江体育赛事领域基本制度的四梁八柱,加快从“事”到“制”和“治”的转变,用制度固化优势,以优势加速发展,并转化为治理效能。打破单项协会和地方体育部门两张皮现象,以“体育强省、健康浙江”战略和“体教融合”为契机,实现“省市县一体、各部门协作、纵横向联动”的体育赛事高效运转机制,大力推进地方政府体育赛事制度再设计和“民间自创IP”体育赛事再创新,实现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的闭环运行和高效管理。

(四)加大政策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共促赛事发展

加大浙江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的政策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政策供给。梳理并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差别化的政策激励和扶持政策的“期权激励”,把资源和政策配置给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对体育赛事的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赛事公共服务力度。

(五)加快市场培育,塑造赛事领军企业和人才

加快制定我省优秀体育赛事领军企业、组织和优秀体育赛事管理、运营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体育赛事管理、运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做实重点体育赛事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集聚县、体育赛事运营企业、赛事经纪人队伍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计划。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体育赛事合作交流,加强与省发改、财政、文化、旅游、教育部门的合作,加快若干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在浙江落地。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办赛机制,吸引顶尖运动员来浙江省参赛,吸引和培养国内外顶尖赛事企业、组织和优秀赛事管理经营人才扎根浙江,建立适应浙江体育赛事管理工作、市场运营和开发创新等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附:名词解释

赛事强省:是指体育赛事质量、规格、规模高,国际、全国和全省各级赛事分布合理,赛事综合功能强,赛事结构更优化,赛事举办模式更智慧化,赛事社会化程度更高,赛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赛事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赛事成为体育强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赛事之城:创建对象为设区市,主要表现为,定期举办一批高质量国际性赛事,拥有一批自主品牌赛事,赛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赛事综合功能强。

赛事集聚县:创建对象为县(市、区),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好赛事举办基础、办赛经验和运营条件,并能共同打造一系列区域性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和高质量的国际国内大赛,推动全民健身开展,体育文化浓郁。

赛事一件事:是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体育赛事申办、举办、裁判员选派、运动员等级认定、绩效评估等方面实施一体化(一件事)建设。

品牌赛事:是指某一特定地域定期举办的,成为举办地重要标志,成为当地赛事形象的重大体育赛事。

社会力量办赛:是指体育行政部门主导,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积极利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承办,通过社会化运营,达到赛事的多元功能。

两长制:特指在反兴奋剂工作中设立队长和督导长的管理制度。队长由运动队主教练,分设项目组或级别组的各组主教练等担任;督导长由运动队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纪检委员担任。

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公权力监督:是指通过大数据平台,纪检部门通过数据协同,预警分析,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标准、程序等进行公权力监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