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73/2024-0545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浙体提〔2024〕35号 | 公开日期: | 2024-06-28 |
发布单位: | 浙江省体育局 |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98号提案的答复
许江晨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598号提案《关于后亚运时代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革新的建议》收悉。该提案对推动体教融合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提案由省体育局主办,省教育厅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我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杭州亚运会上,我省共培养、输送98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夺得51金21银8铜,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我省认真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强化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一是优化后备人才布局。不断扩大青少年注册人口,通过开通线上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掌上办”系统,运动员注册实施身份证和学籍(或户籍)双重身份认定。目前,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已达28万人。2023—2026年周期全省业余训练布局人数达5.5万人,其中体教融合学校布局人数占比57.90%。每年开展省级体育后备人才综合训练营活动,动态选拔确定年度重点体育后备人才900人左右。二是完善竞赛体系。教育体育部门统筹协作,把校园赛事与青少年赛事有机整合,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竞赛制度,深入实施全省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制度。如全省学生阳光体育联赛,重点开展全省大中小学生的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四大联赛活动,每年有2000多所学校、4万多个班级、200多万学生参与活动。台州回浦中学获2023年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篮冠军,诸暨海亮中学获季军,温州中学获女篮季军;浙江工商大学女篮连续3次获中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全国总冠军。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开展学校体育特色创建,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游泳、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特色体育项目及街舞、滑板、飞盘等新兴体育项目,培育富有地域辨识度的学校体育品牌,着力提升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质量。目前,每年举办浙江省青少年锦标赛和冠军赛约120场左右。三是强化基地建设。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各市已逐步形成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级体校和业余训练点学校为基础,各级中小学校运动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全市域、网格化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9家,数量居全国第3位,其中普通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有10家。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4家,其中普通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有8家。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192所。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目前分别建有校园篮球、排球、冰雪运动全国特色学校300所、50所、40所,全国和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18所,初步形成特色体育优势项目一条龙培养体系。
(二)强化服务保障,推动竞技体育改革发展
一是扶持业余训练工作。根据四年一周期各县(市、区)体校建设推进情况、输送到省队运动员取得大赛成绩、输送到省队招工和转试训运动员的人数等因素,每年省本级分别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业余训练工作。积极推进县级体校改革发展,逐步实现县县建有新型体校,推动体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结合,共同培育体育后备人才。二是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持续实施“双百工程”,加强我省教练员的培养和普通中小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地方俱乐部和山区26县的教练员和体育老师积极参加培训,培训名额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深化开放办竞技体育的体制机制,通过联办省运动队方式,拓展我省竞技体育项目,填补运动项目空白,提升综合竞争力。目前,我省有足球、马术、霹雳舞、跳台滑雪等13个运动项目(夏季项目10个、冬季项目3个)开展联办省运动队合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如绍兴市、诸暨市教体局与海亮集团合作,打造篮球、射击等7个运动项目的训练基地,逐步形成市、县(市、区)体育部门与社会力量共建联办的新模式。积极推进体校、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社会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进校园,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的管理。目前,全省共有体育类校外培训企业2953家,体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四是积极推进赛事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三统一”。建立全省统一赛事发布平台、报名平台,截至2023年底,累积报名运动员32余万次。建立全省赛事统一成绩发布平台,根据赛事性质、内容和运动成绩属性,结合运动员等级评定需求,实现所有等级竞技赛事成绩数据实现结构化,统一归仓,运动员能在“浙里办”中找到自己的运动画像。
(三)健全制度矩阵,夯实后备人才培养保障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出台《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对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将指引我省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考评制度。自2017年起,将“推进县级体校改革”指标纳入健康浙江考核,实现了全省90个县(市、区)体校全覆盖。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纳入省对市体育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全省11个地市中已经有8个地市实现每万名青少年至少拥有1.5个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稳固和拓展学校、体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根据《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地出台政策,规范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学校体育工作,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开展学校体育训练、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开展各项培训服务;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进一步推进体育项目布局到普通学校的改革试点,统筹安排省大学生、中学生参与省运会,共同制定全省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各项赛事活动。二是加强青训机构建设。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理念,构建多元化、多层面、多渠道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青训基地的管理和体系建设,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进社会青训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为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青训机构注册、管理等工作机制,开展青训机构星级评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社会青训机构运营能力与服务水平,支持优质青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校园。同时,对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较为突出的青训机构,各地要在场地设施使用、优秀教练员引进、运动员就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三是完善赛事机制。教育体育部门统筹协作,把校园赛事与青少年赛事有机整合,深入实施全省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制度,推动基础项目、集体项目、传统项目普遍开展。积极举办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为青少年提供比赛锻炼的良好平台,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探索逐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省级竞技体育赛事。如根据《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儿童)竞技体育赛事竞赛规程汇编》要求,全省38个竞技体育局项目,现已有游泳、羽毛球、艺术体操等10个项目面向俱乐部、青少年宫协会等社会力量开放。
(二)深化改革创新,夯实体育人才基础
一是打通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升学通道。由于受学区政策制约,不少项目存在“12岁即退役”的情况(即小学毕业后因项目布局、读书升学等问题不再参与业余训练)。近期,教育部在部分省市开展足球特长生按照高中、初中、小学“1:3:6”招生试点工作。鼓励在更广范围、更多项目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探索打通足球项目“一条龙”就学、训练的培养通道。二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参与我省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工作。推进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录专业体育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以及加强教练员、体育教师培训等方式,扩充师资队伍,提高运动项目的训练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学校聘请优秀体不断育教练员从事教学训练工作。
(三)推进多措并举,促进赛事良性发展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全力保障各类青少年赛事,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每年转移支付青少年竞赛专项经费3000多万。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依规支持我省充分利用亚运场馆积极申办承办国际赛事,通过高水平的赛事供给,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筑牢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体育局体育训练处谷娜
联系电话:0571-85062139
浙江省体育局
2024年6月28日